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12月17日 新华社)
提及红色文艺,人们总还是停留在传统观念里,甚至对其有着极大的误解,如对主旋律的莫名排斥,对革命作品的无由轻视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因为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红色文艺创作可能还落后于时代,甚至是脱节,于是它就显得不够亲民,不够贴近百姓和生活。
红色文艺是重要的精神食粮,是社会主义文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和国家初创时期,红色文艺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指引,它激励人们去保家卫国,去攻坚克难,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作品多以歌唱祖国、赞美人民、弘扬精神等为主要内容。而在今天,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没有被红色文艺熏陶过的人,自然缺乏共鸣和认同,产生不适或反感也在所难免。但在今天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在各种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它仍然是对抗浮躁和喧嚣、固守民族精神的有力法宝。
要让“红色文艺”走进寻常百姓家。既然不可或缺,就要让它与时俱进,融入百姓生活。现代人觉得它遥远,不是因为真的远,而在于它的腔调和形式,让人觉得与当今社会生活格格不入。必须要改变和适应,在保留其精神内核的同时,要以当下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要善用群众语言,让它走进人们心里。以主旋律创作为例,人们可能对京剧《智取威虎山》兴趣不大,但对电影《智取威虎山》就非常热衷,而《建军大业》、《战狼2》等主旋律电影更是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这说明红色文艺也有市场,也能找到时代契合点。
与此同时,红色文艺的内涵和外延也要不断扩展。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写人民、演人民、为人民,就应该成为红色文艺的创作内容。不仅是先进事迹、优良传统、革命精神,还有市井生活、寻常人生、普罗大众等,都应该是红色文艺创作的素材宝库。
接轨和融入时代,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红色文艺方能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既是文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也是当仁不让的时代责任。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