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在线教育市场日益火爆,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学习类App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然而,近日发生的一些事情给学习类App的“狂热”泼了盆冷水——部分学习类App出现涉黄内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用户”发布“黄段子”,有学生被“调戏”索要QQ号,学习类APP涉黄现象令人忧虑。(《法制日报》)
信息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习方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如今,只要在手机上下一个学习类的APP,不仅可以收到精彩的内容推送,还能在评论区与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们交流学习心得和感悟,有利于共同进步提高,这是传统学习方式难以实现的。然而,学习类App涉黄现象的出现,让不少家长和一些教育工作者倍感焦虑,希望学习类APP营造的网络空间也能风清气正。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学习类APP推送内容都与自身的定位有关,也无不良信息出现,而涉黄内容则主要出现在评论区。这说明学习类APP涉黄,运营者本身并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那么学习类APP涉黄究竟是谁的杰作?记者通过进一步调查解开了谜底,原来学习类APP评论区的涉黄内容多为竞争对手所为,目的是为了抢占市场而故意抹黑对方,这一现实让人颇感意外。
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是一种常态。当下,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大量资本涌入到互联网行业,希望能分享互联网红利,这就使得学习类APP得以快速扩张,竞争也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由于运营方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对如何打造高质量的学习类APP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导致不少学习类APP所提供的服务比较肤浅,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于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运营者在对方的APP发布不健康的内容互相抹黑就成了家常便饭。这种恶性竞争的方式,不仅有损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声誉,更侵害了学习类APP使用者的正当利益。
学习类APP是利用互联网帮助用户消化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交流学习心得的好帮手,大部分学习类APP用户都是青少年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类APP中涉黄内容的出现不仅干扰了孩子们的学习体验,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益,涉黄内容还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学习类APP涉黄不是小事,相关部门要加快整治步伐,千万不能让助学的APP变成害人的APP。
整治学习类APP涉黄问题,需要多方努力。一方面,学习类APP运营者在确保推送内容无不良信息的的基础上加强管控,落实评论区内容先审核后发布的原则,将涉黄内容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学习类APP要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通过强化内容生产来提升产品的用户粘合度,不能用抹黑对方的卑劣手段来洗白自己。此外,监管部门必须亮剑,对故意抹黑对方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共同营造有利于学习类APP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