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涌现大量的热词、新词,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准确表达人们对时间和生活的态度,是这个时代不可忽视的力量。年度热词的评选和记录可以更好地通过对网络词语的沉淀,清晰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发展脉络和感知这个时代的公众情绪。每年的年度汉字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具备相当的概括性和高度浓缩型。近年来,许多机构常常会在年尾进行年度汉字的评选,借此来回望这一年的全民焦点,以文字来为这一年的种种做注脚。
今年以来比较流行的“撕”“怼”“尬”这些汉字都在网络上获得新生,这些简单、直接、粗暴的文字在网络世界的新生,正是当下网络文化的一大特征。披着网络的外衣,似乎以往人与人之间的客气、礼貌都可以被忽略了,动不动就开“撕”,一言不合就互“怼”,时不时就陷入“尬聊”,朋友圈也多了许多“点赞之交”。网络让文字越来越随意、粗粝、娱乐化。在网络中文字已经失去了仪式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损失。
古有仓颉造字,今有网民创词。在当下发展迅速的网络世界里,网络热词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网络热词源自网络,网络热词产生之初,就像一种社会方言,有其特定发源地和特定的使用人群,它由网络催生,并被网民大量使用。从最初的网络流行语到现在的网络热词,逐渐转而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新锐话语形式。各种含有调侃玩笑意味的网络流行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便捷,但由此也带来了不少网络垃圾。对于网络中不文明语言的使用现象,若不加强管理与引导,长此以往则会导致语言文字应用失范的风险。
网络语言时时更替,有些创新性、正能量的词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有些则是含义不明影响正常交流,歪曲语言文字的真正含义,任性地不规范使用,肆意破坏中国汉字语言的美感,更甚者过于低俗破坏价值观。如果使用者逐渐感觉不到低俗网络里的“语言禁忌”,对这样的“语言违规”习以为常甚至认同,则后果堪忧。
首先,网络媒体应加强对网站的管理与监控。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设限,抵制、禁止污言秽语在网络中出现,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倡导网民在网络上不仅注重语言的创新和快捷,也要关注沟通和表达的顺畅和理性。
其次,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应全面提升责任意识。不仅不应出现低俗的网络热词,更应该在语言使用上积极发挥规范和引领作用,做良好语言环境的守护者,有关部门还要密切关注,让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
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自律作用,设置网络俗语的预防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事先筛选。新词不断被创造,我们固然应该在禁用词出来之后讨论、定制标准。但从长远看,我们更应从每个人的心里对禁用网络低俗语言的原则标准设置需要遵守的底线。作为一名公民,不论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网络中,都应该做到知荣明耻,扬荣弃耻,慎守善德,培养高尚的人格,体现个人素养和品味。每一位网民,都要注意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和文明用词的意识。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