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国家宝藏》这栏节目会让人热泪盈眶。12月10日,《国家宝藏》第二期开播了。湖北省博物馆的三件国宝和它们背后的故事,通过段奕宏、撒贝宁、王刚等明星的演绎走进观众视野,博得了大众的眼球,惹哭了众多观者。本期栏目以当红明星引入,让顶级国宝唱主角,激发了每个人心中的历史基因和文化自信。
近些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电视节目的开播上映,丰富了综艺节目的种类,而同质化的“朗读会”“成语赛”“赛诗会”等电视综艺节目让观众视觉审美疲劳,反响并不理想。而《国家宝藏》从形式、内容推陈出新,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刷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收视率。
从国家宝藏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文物因其历史、考古、文字等各种知识系统集成,对于普通人而言,即便是到访过博物馆,欣赏过一些国之瑰宝,却因直观而无法作深入了解。而诸多文物类的纪录片,因其所涉及的知识过于专业,美则美矣,但离普通人生活过于遥远,难以引起像“国家宝藏”式的话题热点。《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以活泼的形式,幽默的语言,浅显的表达,深深地吸引了观众,虽选自中国最珍贵的镇馆之宝,但却并未给人一种高山仰止感觉。在节目中,感动观众的是那些日常生活中为了守护国家宝藏而付出一生的“坚守者”。在短短30分钟的时间里,观众们非常轻松地理解和接纳了这些宝藏所蕴含的内在文化自信。
从国家宝藏感悟文化历史的永恒。一件宝藏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呢?在笔者看来,《国家宝藏》十分巧妙地为观众弹落了尘封在宝藏封面上的历史灰渍,让其鲜活地呈现在普通观众面前。一帧画卷、一条竹简、一只釉彩大瓶、一套乐器,这些看似“无用”的宝贝,却通过专家讲述、演员演绎、立体摄影,又再一次与观众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画卷里藏着中华民族的匠心精神和审美趣味,在竹简上记录着法治兴国的信仰,在乐器中演奏着和平美好的心声。这些宝藏抑或不再是我们的“日用品”,但观众却感受到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再现了一个时代的繁华与陨落,传递着穿越历史时空的化石般的精神,传承与弘扬着横亘古今的琥珀式传说。
当越来越多的观众由“路转粉”,由漠视到由衷的热捧,由日常的把玩到叹为观止的珍爱,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福音,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好佐证。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