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书阅读率。早前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也显示,2016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连续8年上升。但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书为4.65本,高于电子书,51.6%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2月11日 《光明日报》)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从微观层面说,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智慧、提升内涵的重要方式;从宏观角度看,阅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传递、文明传承、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如今,国家已经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十三五”时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书香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关于阅读,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信息时代给人们阅读方式也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事求是地说,相比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人们可以在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上,在休息间隔,通过平板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看文章,让人们随时随地想看就看;又如,数字阅读借助互联网存储的海量信息,只需免费或者付少许费用联网下载,便可以将很多图书资源一网打尽,大大效降低人们的阅读成本。因此,有很多人开始鼓吹数字化阅读将完全取代纸质阅读,认为纸质阅读终将被被历史淘汰。
毋庸置疑,数字化阅读在阅读的方便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如果仅仅如此就断言其必将取代纸质阅读,未免太过武断和绝对了。因为,数字化阅读天生就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它的确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阅读;另一方面,它又客观上造成了人们碎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习惯,让阅读变得随意化,削弱了阅读的严肃性。
事实上,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将来,纸质阅读都将继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过度依赖搜索引擎和电子屏幕的数字阅读习惯,不仅降低了我们的思考水平,也弱化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还削弱了我们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要重新找回纸质阅读习惯,通过触摸纸张的质感、阅读文字的韵律、呼吸油墨的香气,与作者、与文字进行一次深度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感受亲情的无私、友情的真挚、爱情的伟大,回顾历史的沉重,直面当下的困惑,畅想未来的美好,品味一缕书香、感受人生百态。
在加速度、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更要有倡导纸质阅读的理性,通过纸质阅读重塑阅读的“仪式感”,在从容的深度的阅读中感受个人情感与书籍文字的融合和统一,让全社会都氤氲着浓浓书香。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