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等11部门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要求建设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这也意味着,研学旅行不仅将进入规范化的管理,同时也“有章可循”。(12月11日 《天府早报》)
根据《意见》内容来解读,所谓研学旅行,即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毫无疑问,在中小学校推广研学旅行,一方面,对于学生开拓思想视野、增加课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不无好处。另一方面,这种寓教于乐的校外教育活动,让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学生真正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
研学旅行要牢牢把握内容要求。《意见》出台后,我们首先应理清思路,分类、分步实施,而不能盲目行动、急于求成,否则教学效果非但不佳,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实际上,《意见》对研学旅行的内容设置已有明确规定。比如,不同年级段的研学内容主题均不一样,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以省情国情为主。从认知层面分析,这无疑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思想成长规律。所以说,作为教育部门或各级学校,要严格按照《意见》标准,结合地方实际科学设置研学旅行教育计划,确保顺利实施。
研学旅行不能有名无实。我们当警惕一种现象,有些学校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从表面看,研学旅行教育计划设置很到位,却只停留在纸面,疏于实践。究其原因,一来害怕耽误应试科目的学习时间,要么把研学旅行调整到休息日,要么点到为止,要么干脆懒于行动;再者,担心组织校外集体活动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规避责任风险,抱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从而让研学旅行形同虚设。需知,《意见》的出台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深入社会调研基础之上的,应该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所以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育部门或学校还要进一步细化方案,增添措施,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既安全又高效。
研学旅行切忌走形变味。研学旅行作为集体校外活动,肯定会面临吃住、交通、门票等费用问题,这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研学旅行既被列为教育课程,所涉及的费用该由学校承担。但笔者认为,研学旅行虽然归为校内课程了,但毕竟是一次校外学习活动,学生才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么,本着自愿原则,家长在这方面进行适当的教育投资是理所当然的。况且,《意见》明确指出,将会引导相关部门对研学旅行活动所有消费项目提供系列优惠政策,甚至还有贫困减免。只不过,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当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收取费用,千万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借机向学生摊派,而让研学旅行走了形、变了味。
可以肯定,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是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的创新之举,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意义。我们应当深入思考,如何把研学旅行这门课程上好、上活、上出效果。这就对这项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践者提出了更高目标要求。一句话,研学旅行别“看上去很美”,要让学生研有所得、学有所获,最终才能促成社会满意、家长放心。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