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2月18日讯(通讯员 肖忠源 潘梦露)12月13日下午,市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城市总评工作汇报会在华美达召开,以蔡忠为组长的省文明城市总评考评组一行,邵武市领导何光松、王晓、詹勇、张金华、兰美香、程一森、陈昶及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蔡忠组长宣布了考评规则和纪律。市委书记何光松作邵武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由市委副书记王晓主持。
何光松说,2015年以来,邵武市在省、南平市文明委的精心指导下,以服务发展、改善民生为主基调,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大兴文明创建之风,百姓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谱写了邵武发展的新篇章。
何光松回顾总结了几年来邵武市创城工作的四点做法:
一、统筹全局,把牢文明方向。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举全市之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一是文明谱新篇。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工业园区、城市新区、休闲旅游区”“三区”战略升级版,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用战略眼光、全局视野、系统思维来推动创城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多规合一”,完成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制定历史风貌街区和城市交通等多个子规,构建起邵武城市建设的“四梁八柱;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分步实施教育、医疗、养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四大领域195个“补短板”项目,总投资201亿元,今年全市民生支出22.4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14%,努力用辛勤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二是城市焕新颜。以南平市“水美城市”建设和首届旅发大会为契机,打造“一城两片、两溪四岸”滨河景观工程。富屯溪着重亲水平台的提升,打造以“夜魅紫云湖、水美邵武城”为主题的星光工程,古山溪重点实施水系治理和两岸慢行步道建设,明年初实现“两溪四岸”20公里滨河慢行步道的闭合,呈现一座“桨声灯影”中的“水美邵武”。以水美带动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古山溪左岸加速推进市体育中心、人民医院、金色年华养老社区,以及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带动3800亩的城市新区开发,使新城缘水而兴;老城改造加快富屯溪右岸“碧桂园”建设,分步实施东关历史风貌街区改造,打造邵武的“三坊七巷”,使老城缘水而美。实施“绿化、美化、彩化、香化、亮化”工程,加速推进张三丰大道等四个入城干道和张三丰太极广场建设,体现邵武的历史记忆和个性魅力,打造有厚度、有温度、有美誉度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三是管理出新招。用“绣花”的功夫管好城。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城市环境整治管理攻坚战,新增投入400多万,并列入财政预算。深化体制改革,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组织城管、公安、住建、交通、商务等部门持续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等联合执法行动;创新城市管理“街长制”,探索城市保洁市场化运作,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专项整治行动,机关干部集中义务劳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打造五一九路、李纲路、华光路等文明示范街。深化环境治理,打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推广清洁交通工具,配置液化天然气公交车150辆、双燃料环保出租车193辆,淘汰“黄标车”940辆;推进“厕所革命”,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新建(改造)29座城区公厕。深化创城宣传,将城市作为文明成果展示厅,随处可见文明提示,触眼可及文明礼仪,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让文明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全市上下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之态,确保持续擦亮文明创建金字招牌。
二、创新机制,创建文明品牌。积极探索创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机制、方式和载体,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抓常新、充满生机活力,打造特色创建品牌。一是志愿服务生机勃勃。邵武市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常态长效,目前,在福建志愿“云信息”注册登记的志愿团体260多支,注册志愿者达1.8万人,在民政局注册民间志愿服务组织60多支,志愿者3万多人,呈现品牌化、规范化、常态化特点。
三、立德树人,关心关爱成长。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拓展教育活动载体和方式,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是锻造良好品格。抓紧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重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根基。着力培育锻造未成年人知感恩、懂节俭、守诚信的优秀品格。二是普惠公益服务。三年来,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少儿图书馆的添置图书和设备维护,投入100多万元夯实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基础。三是营造健康环境。保持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整治网吧、净化荧屏声频、“扫黄打非”、禁毒、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等六个专项行动高压态势。组建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失足青少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弱势群体联盟,加大对失足青少年的关心关爱,实施结对帮扶,结对率达100%。完成全市25所城乡小学少年宫建设,建成了总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的活动场地。率先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居住证制度,100%实现农民工子女就近就读公立学校。
四、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更多财力用在民生上,让群众共享创建成果。三年来,全市民生社会事业支出54.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77%。一是强化配套,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大力推进熙春公园提升改造,加快城东花园、三公路滨河景观建设,城市“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形成;实现大乾水库顺利供水,百姓喝上优质饮用水;加快提升改造污水、天然气和供水管网,实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技改等工程,开工建设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实施原316国道城区段白改黑,完成八一路、华光路、熙春路、新建路、迎宾路“白改黑”工程;新建公交候车亭44个,建成3处货车停车场,新增城市停车位680个。出台《邵武市宜居小区创建管理办法》,将文明触角延伸到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和街道、社区、物业多方协作的管理模式,多元化筹措资金,对条件成熟的老旧小区进行规范化改造。三年来,共计投入资金达660多万元,建成规范化小区56个,服务城市居民10万余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和城区、园区、景区周边“三线三边”39个村庄改造提升,健全完善“万人保洁”长效机制,完成5500户三格化粪池改造和309户农村危房改造。二是文化塑造,涵养城市品味。设立1200万元文化产业基金,打造“张三丰故里”城市品牌。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落实“五古丰登”共建带创项目计划,恢复邵武历史文化街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借助和平古镇、天成奇峡、武夷温泉、云灵山漂流的资源优势,扩大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打造卫闽花果风情小镇、水北体育小镇、金坑红色小镇、桂林写生小镇、大埠岗樱花小镇。打响“中国武术之乡”品牌,先后举办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福建省“三丰故里”邵武古道越野赛和山地自行车爬坡赛、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场大型文艺晚会等文体赛事或演出140余场次。深化书香邵武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基础阅读设施,广泛开展读书月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不断培育壮大邵武文艺队伍,进一步挖掘开发书院文化、太极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宗亲文化、宗教文化,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讲好邵武故事、传播邵武声音、唱响邵武品牌。三是保障有力,提升幸福质感。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减负扶贫、兜底扶贫、就业扶贫,在落实上级扶贫政策基础上,市财政下拨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兜底扶贫;每年投入337万元,为参加城乡居民保险、新农合保险的22.6万群众,办理大病补充保险;投入114.27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提供综合保障保险,投入6.67万元为667名贫困妇女购买“女性安康保险”。创新开展机关党支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活动,325个党支部长期帮扶528名贫困户就读子女,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强力打好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拆除关停757家,清栏42.38万平方米,削减生猪15.78万头,累计发放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补助资金3958.79万元。严把新上项目环保关,严控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列入全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和全省新农保示范县(市),城乡居民参保交缴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新建妇幼保健院竣工,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深入推进。(中共邵武市委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