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公厕配纸,让“方便”处更方便
http://wmf.fjsen.com 2017-12-11 09:06:15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厦门旅游景区、公园、商圈、街边等地的公厕,记者注意到,作为如厕必需品的厕纸,在厦门公厕内比较少见。(12月7日《海西晨报》)

对于城市公厕配纸为何难以推进,当前各地管理部门较为统一的共识就是市民使用起来“大手大脚”,部分市民对公厕纸“揩油”。于是乎,公厕配纸一事也就变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

常言道“从公共厕所,看城市文明”,一个城市公共厕所硬件和软环境折射出该城市文明水平高低。近年来各大城市对于公厕卫生环境是越来越重视,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五星级公厕,这些都是城市文明提升的表现,但如何让市民出行更方便,让市民遇三急而不犯愁?除了增加城市公厕建设、对既有公厕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外, 更重要的就是公厕配纸要跟上。

事实上,公厕纸被“揩油”并非公厕独有的尴尬遭遇,诸如公园雕塑、社区健身器材、公共自行车、旅游景点等,都遇到过人为涂鸭、损坏的情况。但并没有哪个景区、城市因为市民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而关闭公园、景区或者叫停公共服务项目。也正因为这种包容,我们生活的城市越来越干净,景区越来越美,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和谐。

同样,公厕配纸、洗手液,“厕所革命”开始与国际文明接轨是件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不能因为可能存在的睱眦而顿足不前。毕竟人都有三急,市民出门逛街或闲散,再也无“后顾之忧”,另外,这些齐全的硬件配备有利于大家形成文明如厕习惯,敦促大家共同参与创建一个宽敞、洁净、无异味文明公厕环境。

我国正处于文明上升阶段,诸如极少数市民存有“顺走”厕纸等行为,恰恰是这种阶段性差异所造成的。这就需要时间的打磨,需要从法律完善、执法到位、民众觉醒等方面发力,需要一点点来,要“步步为营”。

文明是由细节构成的,城市文明的体现不仅有着现代化的建筑和商业,更需要城市为居民提供细微的服务,让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细腻、温馨和舒适。

因此,有了“公厕是窥探一座城市面貌及文明程度的窗口”的共识,作为“国际花园城市”的厦门,面对市民存有的对公厕配纸的美好愿望,就不能再裹足不前,而应该借鉴他山之石实现城市公厕配纸;同时在市民素质修养的软件方面发力,让市民形成爱护公物、有社会公德心的良好氛围,这样“国际花园城市”文明才能真正与国际先进文明接轨,才能让市民在“方便”处更方便。(泉州市委文明办 谢晓刚)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7-12-11马尾移风易俗刮起文明新风:红白喜事“瘦”下来 公益事业“壮”起来
  • 2017-12-08用乡土文化厚培文明乡风
  • 2017-12-08“强制让座”让文明变了味
  • 2017-12-08顺昌郑坊镇积极开展创文明县城宣传活动
  • 2017-12-08大田县戮力同心全力推进山区县文明创建常态化
  • 2017-12-08大田县戮力同心全力推进山区县文明创建常态化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