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李女士的小女儿满周岁了,从上周起,她就收到了来自朋友们的一份份礼物。李女士心底却高兴不起来:“虽是祝福满满,但收了别人的礼物,将来又要回送。而且很多礼盒包装精美,价格不菲,其实对孩子不一定实用。”李女士开玩笑说:“我女儿收到的小背包,可以让她周一至周五天天出门不重样了。”(11月6日《厦门晚报》)
人情消费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婚丧嫁娶,包个红包;逢年过节,请客送礼。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人情消费,负担不小。
都知其利弊也深受其害,可为何还都甩不掉脱不了呢?
原因很简单,礼尚往来本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礼仪传统,适当的礼尚往来可以加深感情、促进交往。那么,为何曾经的“礼轻情意重”会演变成如今“拿不出手”的尴尬局面呢?究其根源不过是人们的面子观作祟罢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认为随礼少了,难以体现“情深义重”,甚至被人说小气,因而,碍于面子,红包是越包越厚,可情义却未见浓郁,有的不过是人前风光,人后凄凉的苦笑模样。
就像李女士女儿满周岁,收到了朋友满满祝福,但李女士却无法开心起来,因为收了别人的礼物,将来又要回送,更何况很多礼盒包装精美,价格不菲,其实对孩子不一定实用。而且收到的小背包,可以让她女儿周一至周五天天出门不重样。这种甜蜜祝福自然也就成为李女士的甜蜜负担。
从李女士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在现代社会所谓的重情、重礼、重利、重回报的人情交际中,支撑交际思维的不是规则,而是人情;决定交际成败的不是法理,而是资源;影响交际伦理的不是契约,而是关系;制约交际效果的不是价值,而是使用价值。
在这种人情来往中,便不可避免地产生社会资源被浪费、人际关系被扭曲等等问题,甚至使得人情与利益在找寻结合点的过程中,热衷于追逐和购买权力,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当然国家层面自有公权力约束,有红线、底线意识,更有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单就百姓个体来说,人情消费也要有“绿色”概念,要明白没有个体的努力与践行,交际模式难以转型,低碳交际无异于纸上谈兵。
因此,提倡“低碳交往”需先破除面子观,每一个人在社会交际中应培养自己的公民道德,遵守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和制度,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交际习惯,树立理性的人情消费观,切勿盲目跟风攀比,量力而行。低碳交际从自己做起,从现在起步,使之成为习惯与养成,而不是让人情、面子所累。(安溪县委文明办 谢晓刚)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12-11马尾移风易俗刮起文明新风:红白喜事“瘦”下来 公益事业“壮”起来
- 2017-12-08用乡土文化厚培文明乡风
- 2017-12-08“强制让座”让文明变了味
- 2017-12-08顺昌郑坊镇积极开展创文明县城宣传活动
- 2017-12-08大田县戮力同心全力推进山区县文明创建常态化
- 2017-12-08大田县戮力同心全力推进山区县文明创建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