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城划分三十一网格精细化管理
文明风12月8日讯 整洁、有序、优美——这是如今闽侯县城环境的真实写照。在步履铿锵的创城行动中,闽侯县不断丰富着八闽首邑的深刻内涵,一点一滴化蛹成蝶。沐浴现代文明之风,闽侯县城正变得更宜居、更美好、更文明。
创城,让环境更宜居
闽侯紧盯创城工作的难点问题,坚持疏堵结合,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推动城市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日常保洁实行精细化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引进专业保洁公司对县城103万平方米的主要干道、街区进行全方位保洁。加强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县城环境综合管理的意见》和“门前三包”规定要求,对街头“牛皮癣”、沿街店面乱搭盖等影响市容市貌的“顽疾”进行专项清理。同时,在重点区域设立执法岗,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日常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城区市容环境。
同时,在重要路口增派交通协管员和志愿者,加强交通引导,并加强出租车、公交车运营管理,打造文明规范的营运市场,有效遏制了影响交通秩序的突出问题。全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增设5个停车场,新增车位2000个,加大“僵尸车”处理力度,基本满足了市民停车需求。加大文明交通宣传,开展“文明交通、你我同行”等集中宣传活动,发送交通安全短信提示20多万条,提升广大群众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深入开展“诚信经营示范街区”创建活动,设立“诚信经营商户红黑榜”,加强日常检查定期公布诚信和不诚信商户名单,营造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加强餐饮业治理,组织开展中小餐馆专项整治行动,规范餐饮业加工操作行为。加强农贸市场管理,重点解决农贸市场内安全设施、场容场貌、卫生秩序、亮证经营等问题,保持市场摊位、通道清洁卫生。
创城,让生活更加美好
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将创城活动作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一项长效机制,真正把创城工作打造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实施安置房、重大水利和教育卫生三大工程包,安排项目78个总投资116.5亿元,昙石山中学新校区、甘蔗青岐排涝站、江滨湿地公园等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县城旧城改造(二期)顺利实施,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557户1824人全部实现脱贫,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年底将实现脱贫摘帽。生态环境切实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区空气指标持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58.6%,获评省级“园林县城”、“森林县城”等称号。
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激情广场、“百村千场”文化惠民演出等,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打造文化精品,青橄榄合唱团荣获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金奖,完成大型电视纪录片《家住闽江边》拍摄,大型古装闽剧《金银花》获福州市第24届戏剧剧本三等奖。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1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完成达标提升建设并免费对外开放。同时,圆满完成第一届全国青运会闽侯赛事承办任务。
创城,让闽侯更加文明
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在县城主干道沿线建设一批造型美观的宣传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制作“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片,编印《“八闽首邑 文明同行”文明知识手册》,让群众时刻接受教育熏陶。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垃圾不落地 文明在心中”等大型活动50多场,倡导市民遵德守法,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社会,得到市民热烈响应。强化典型引领,不断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县道德模范29人,2人获评福州市道德模范,13人荣登福建好人榜,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并广泛宣传先进事迹,进一步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带动力。
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志愿者联合会作用,加快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志愿者招募和注册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实名认证志愿者总数达6.2万人,志愿者队伍1781支,在线登记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56万小时,志愿者人数和志愿服务项目列全市第2位,涌现出闽侯县红十字(阳光)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等较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小葵”科普体验中心—留守儿童科普推广行动计划与“彩虹桥—农村留守儿童城市融入计划”分别获得全国大赛银奖和省赛金奖。
“闽侯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城市光荣我光荣。”创城对于生活在闽侯县城的每一个人来说,只有参与者,没有旁观者。如今的闽侯,已经形成人人了解“创城”内容、支持“创城”工作、自觉参与“创城”的浓厚氛围。(闽侯县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