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福建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特别报道> 最新播报 > 正文
创建永远在路上——解读漳州创城的四个“关键词”
http://wmf.fjsen.com 2017-12-05 15:36:27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文明风12月5日讯(通讯员 戴岚岚  朱祥超)2017年11月17日,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漳州顺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这沉甸甸的六个字,意味着对一座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高度褒奖,是我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能够顺利蝉联,彰显着漳州奋力迈向现代文明城市的高度自信。

自2015年2月,漳州市首次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创建永远在路上”的思想,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文明城市,实至名归。

关键词:合力

全市上下一条心久久为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漳州从上到下、戮力同心,一步一个脚印。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点,每年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对我市创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今年9月,市委书记檀云坤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作动员部署,市长刘远作工作点评。

市领导亲自挂帅。市委书记担任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市领导经常带队分街道片区对创城工作进行督查,推动工作落实。

各单位纷纷行动起来。17个创城重点单位主要领导签订年度创城工作责任书,各部门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责任分解表》等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把工作落实落细。文明办、创城办人员坚持每周开展2次以上的巡查活动。

为完善创城工作机制,今年来我市进一步调整充实市创城办公室及工作组,强化其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分解任务、督查落实、考核奖惩的工作责任,确保创城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影响整体进度和成绩的,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对创建工作整改没有到位的,实行问责。

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漳州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追求持续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朝着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不断迈进。

关键词:崇德

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高地

精神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灵魂与支撑。两年多来,漳州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树立时代楷模,真正使文明成为共同的社会价值、持久的社会风尚。

民俗活动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泰县岩溪镇以三公“下水操”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教育内容,开展弘扬忠义勇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南靖县奎洋镇上洋村的土楼群中,俯仰之间随处可见的土楼楹联,藏头嵌字、隽永深远,成为教育子孙后代的家规祖训;东山县陈城镇湖塘村结合本村孝德文化,制定村规民约,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反对铺张浪费。

道德模范评选“树标杆”。树立黄志丽、刘龙清等一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深入开展最美基层人物、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福建好人”、敬业奉献之星等评选活动,每月举行“我学习、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引导广大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上。

文明创建持续有效。“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不同层面和领域的文明创建,由点及面夯实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基础,让文明之花在龙江大地绽放。

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全市志愿者注册登记总数持续递增,“青春扶贫行动”、“相约青春·牵手助残”等主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在南靖土楼、漳州火车站等建设“志愿驿站”,进一步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公益广告熏陶感染。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在建筑围挡、公交车亭、公园车站等随处可见,报纸、电视、网站公益广告刊播不断,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漳州人民的心田脑海。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网上祭英烈”等各项主题活动培育未成年人阳光心态,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生态+

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文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我市紧紧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益,努力为群众打造“冬有暖阳、夏有荫凉,爱走就走、想坐就坐,清新呼吸、悠闲发呆,自由自在、畅享生态”的优美生态环境,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文明,增强漳州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湖四海”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打造“闽南水乡”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均衡漳州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促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力争实现“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

九龙江畔“百花齐放、百树成荫”绿化工程今年5月正式启动后,广大市民纷纷参与认植,努力实现“大家种树、一起乘凉”;9月启动圆山林下生态园项目,加快建设集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科普教育、娱乐健身等功能为一体,全民共享的生态空间、服务空间。

与此同时,促进生态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旅游项目、防灾减灾、民生工程、历史文化等融合,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城乡环境转型升级、生活品质转型升级和城市品位提升,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不断延展“生态+”效益,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生态+”模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漳州人民正享受着绿色发展带来的高品质生活,老百姓“看得见风景、摸得到幸福、载得动梦想”。

关键词:有序

城市管理有力推进

在城区商业街,沿街店面门口从垃圾不落地到垃圾分类进垃圾桶,电动车、摩托车规范整齐停放;在和平里、教师新村等老旧小区,已经看不到“牛皮癣”的顽固身影……这样欣喜的变化让漳州老市民简爱国十分感慨:“没想到漳州这几年变得这么美丽!”

市民眼里的变化得益于我市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

2015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拆到位、保畅通、绿美化”具体要求,下大力气抓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

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组、景观整治组、扬尘整治组、内河整治组、交通整治组一一成立;卫生秩序、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城市内河、建筑工地、公共场所、社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五小”行业和“两违”等专项整治督查活动定期每周开展;《漳州市市直机关违反交通秩序与创建工作挂钩管理办法》《漳州市加强夜市大排档管理办法》《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等涉及卫生、交通、市场长效管理等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城市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整洁卫生、规范有序、温馨宜人的城市环境魅力展现。

公共设施建设为城市“强筋健骨”。启动漳州市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项改造提升工程,城区雨污管网、供水管网、燃气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有力提升;加强城市广场、无障碍设施、市政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南江滨路、东环城路、圆山大道、西环城延伸段等市区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修复破损路;加快推进“五馆一歌”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实施达达通公共自行车工程,加强城市出租车管理,提高广大居民的出行方便度和舒适感。

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创建文明城市永远在路上。当前,漳州将以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站在追求文明高地的新起点上,不忘初心,向着“三连冠”奋力前进!(闽南日报 记者 戴岚岚 见习记者 朱祥超)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7-12-05长乐区部署省级文明城市创建迎检工作
  • 2017-12-05安溪召开审议首届县文明家庭建议名单会议
  • 2017-12-05尤溪县委书记杨永生再督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
  • 2017-12-05永安市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
  • 2017-12-05“心满意足”是文明指数的方向标
  • 2017-12-05文明城市创建需要更多“找茬人”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