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2月1日讯 “满意在三明”活动是三明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大特色,自1987年广泛开展以来,历经三十年,一直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和提高。这是一项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深受群众欢迎,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品牌
“满意在三明”,是三明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的一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其群众性特征鲜明,时代性主题突出,阶段性成果显著。
(一)历史背景。三明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建造的新兴城市。这里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镇。八十年代初,三明市抓住全国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良好机遇,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逐步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购物难、上厕难、住房难、乘车难、就医难、上学难、娱乐难等实际问题,整个市区环境迅速得以改观。在改变市容市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三明市由此展开了以创建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为目标的文明城市建设工程。1983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福建三明市在两三年内,由一个脏、乱、差出名的城市,正在转变成一个‘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精神文明、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文明城市,实在振奋人心!”1984年6月全国“五四三”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之后,三明市变治标为治本,以人为本,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来抓,使“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切实转化为每一个市民的自觉行为。为了能够凝聚全市人民的内在精神动力,有必要选择一个直观的口号用来组织和动员群众。于是,三明市经过逐步酝酿,确定了“满意”这一个标尺。1987年3月,“满意在三明”活动拉开序幕,并一直持续开展下来,成为三明市创建文明城市的一大亮丽品牌。
(二)基本内涵。“满意在三明”是一项既治城、又育人的活动,主要是强调通过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公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在优质服务、公共秩序、社会风气、市容卫生、产品质量、工作效率等多方位的“满意”形象,做到让四方来客有安全感、信任感、亲切感,让市民安居乐业,有舒适感、方便感、奋发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满意在三明”活动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构筑“满意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1987年至1990年)1987年3月1日,三明市文明委和三明团市委联合倡导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由团员青年率先行动,尤其是以创“三明信誉”为主要内容的“满意在车间”“满意在科室”“满意在柜台”“满意在公园”“满意在公交”“满意在储蓄所”“满意在邮电所”等系列“满意”活动,赢得了人们的欢迎,收到了很好效果。后来活动逐渐扩大范围,到1990年在全市铺开。
扩大阶段(1990年至1996年)“满意在三明”活动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参与对象从团员青年扩大到党政机关干部和各行各业从业人员,以及个体户、暂住人口,并深化为系统配套的创建工程,形成了由市直党工委、市政法委、市企工委、市财委、市文化局、市教委、市卫生局、市文明委、市建委、市工商局等10个单位牵头的“满意在三明、岗位学雷锋、行业十争当”活动新局面。
深化阶段(1996年至2002年)以“共创满意窗口、同享社会温馨”为主题,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以“为您服务、向您承诺、请您监督、让您满意”为内容,以“树示范窗口、赛星级门店、创优质服务厅、评群众满意率”为载体,继续深化“满意在三明”系列活动。重点抓党政机关和服务窗口,尤其是以促进机关政德建设的“说办就办、说到做到”活动氛围浓厚。
延伸阶段。(2003年至现在)2003年,三明市明确提出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目标,依托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满意在三明”活动重点放在抓自建、促共建上来,引导行业把优质服务延伸至社区和乡镇,“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农家“155”、村会协作、结对济困、“好人在行动、好事在身边、满意在三明”、“为文明点赞、为三明点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系列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同时把“共铸诚信”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诚实守信我先行”活动和诚信标兵、诚信使者等评选活动,积极构筑满意的发展环境。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一)明确了三个定位:
目标任务的定位。“满意在三明”把活动的目的定位在“通过追求优质服务来达到让人民满意的社会效果”上。活动的初衷是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群众带来实惠,也吸引群众的积极参与。正是“满意在三明”活动始终秉承着“一切为了人民”这一根本原则,所以才不断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工作重点的定位。“满意在三明”的工作重点定位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反对假冒伪劣、欺诈行为,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大力培育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平竞争、求真务实等精神上来,这不仅促进了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的形成,而且也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为加快三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德治环境。
活动载体的定位。“满意在三明”活动,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个定位既注重提高干部职工的个人素质,更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引导干部职工在参与形式多样的为民便民利民活动中体现个人价值,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有效载体。“满意在三明”活动,既强调各行各业的职能职责,也强调创造文明和谐社会环境的共同责任,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等紧密结合、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新形势下深化“满意在三明”活动的新的目标和重要内容。
(二)取得了五大成效:
道德素质全面提升。30年来三明始终注重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把培育人、塑造人、提升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到将乐常口村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写进村规民约,引导党员群众传承良好乡风民风;围绕建设“道德之城”“好人之城”“满意之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并落实公益广告刊播机制;大力弘扬“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认真履行意识形态责任制,牢牢掌握话语权;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六联育人”机制,落实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的战略工程;特别是开展“好人在行动、好事在身边、满意在三明”主题活动,建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传“一条街”“好人城”等广泛宣传先进事迹,落实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礼遇帮扶制度。
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满意在三明”活动特别注意强调“相互服务”“双向满意”,既要求各行各业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也要求被服务对象遵守社会公德,成为文明公民,让服务者满意,礼让谦虚蔚然成风,形成了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全市经常性开展做好事活动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有1995多支,实名注册志愿者22033人。1998年5月,全国首家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在三明市成立,会员累计献血1000毫升以上的有2144名,为无数病人注入了生命的甘泉。2016年8月,三明市成立首个志愿服务驿站“文明爱心微城”,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成为市民奉献爱心的集散平台、城市文明形象的推广中心、市民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实践基地,及民生公共服务的便民窗口。
行业风气普遍改进。“满意在三明”活动的开展,直接促进了各行各业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行业风气实现根本好转,人们对行业窗口一直保持较高的满意度。各行各业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为民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如党政机关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满意在机关”;公安系统的“事不过二,不让群众跑三躺”;卫生系统的“双诊一通道(门诊、急诊、绿色通道),不使患者误病情”;商贸系统的“五留一上门(对顾客需要而一时缺货的商品做到留姓名、留地址、留电话号码、留品种、留数量,有困难的做到送货上门),不说没有话”;工商系统的“五快一满意(受理快、解答快、出击快、调处快、反馈快,让消费者满意),不让消费者留遗憾”等等,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而且体现了行业特色,打出了服务“名牌”,赢得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在市委文明办组织开展的群众满意率测评活动中,群众对各行各业的服务工作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始终维持在85%以上,并涌现了一大批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
民生工程稳步推进。三明市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满意在三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抓好三大工程:一是舒心工程。大力开展“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等为民利民服务活动,组织近40个部门将服务延伸到社区,及时为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统筹推进造林绿化、水土保持、节能减排等工作,着力巩固市容管理、道路交通、社区民生、市场创优、“五小行业”、育人环境、场馆达标、文明行为培育等创建成果。集休闲、游憩、观赏于一体的“一河两岸”、备受市民欢迎点赞的“ 城市绿道”等民生工程让市民有了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品质工程。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配齐配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扶持广场文化、流动舞台车等一批见效快、受益广的重点项目和特色品牌。坚持22年至今,每年举办历时3个月的三明市麒麟文化艺术节暨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推出一批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红色文化等文艺精品力作,持续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每年开展百场文艺下乡演出、百场广播现场直播、百部优秀影片放映活动。《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3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三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三是保障工程。加强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率、配租配售率均居全省前列;加强综治维稳工作,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并保持动态为零,率先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服务平台,率先推行农民工“就业保障卡”服务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和新农合全市统筹,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全面推行“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工作座谈会在三明召开。
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城市生产生活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每年集中精力办好一批实事,逐步健全路、桥、电、气、通信、文化阵地、社区配套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实施“绿、美、亮、净”工程,2017年3月1日《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把建设与管理结合起来,重点抓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文化市场等专项治理,建立“数字城管”、“门前三包”“街长制”等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城市投资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在各级政府深入开展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南方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城市,医改模式在全国推广。
三、启示和展望
“满意在三明”活动的成功为文明创建带来如下启示:
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要始终以群众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要始终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的作用,要始终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首创之举,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务实有效,要始终与改革开放互推共进,要始终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始终坚持共建共享,要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的最高标准。
在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活动中,三明市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突出主题、充实内容、一抓到底、求真务实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满意在三明”活动。
围绕主题,丰富内涵。根据时代特点和形势发展,及时赋予新内涵,使“满意在三明”活动继续在新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今后更长时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进入更有质量、更加协调、更可持续的新的发展阶段,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和2万元。深化“满意在三明”活动,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和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三明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彰显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更加自觉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高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完善硬环境和改善软环境结合起来,把以德治市与依法治市结合起来,增强市民文明意识,规范市民文明行为,营造城市文明氛围,建设崇德向善的城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抓好规划建设,强化精细管理,突出综合治理,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为建设更富活力更具实力更有竞争力的新三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道德支撑。
巩固成果,拓展外延。“满意在三明”是一项可以覆盖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群众性活动,要从目前的行业参与为主扩大到全社会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进一步提升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的整体水平。要把创建当做人民的事业,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通过多种方式、多种载体,把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的力量调动起、激发出来。要坚持行业带社会,以文明行业创建成果社会化,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坚持城市带乡村,使“满意在三明”活动成为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环境、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坚持自建与共建结合,既要认真搞好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也要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军民共建、城乡共建和民族共建,共同创造文明健康、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要坚持巩固与创新结合,及时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采取新方法,不断开拓活动新领域。
常抓常态,落小落实。“满意在三明”是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性的重要活动,必须常抓常态,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持续深入深化。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由各级文明办负责牵头、组织、协调 “满意在三明”各项活动,并对活动成效进行跟踪督查,求真务实,务求实效;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在评选精神文明创建各类先进以及考核提拔使用干部工作中,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基本依据,对各种有悖群众意愿或引起群众公愤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和现象,给予揭露和批评,并在媒体曝光,通过群众监督和新闻监督,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文明新风。要建立健全齐抓共管机制,把“满意在三明”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条快结合,联手开展,共同创建繁荣文明的新三明,各县(市、区)文明委、文明办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把广泛开展“满意在三明”主题系列活动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制定每个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营造文明新氛围,倡导文明新风尚。市委文明办要结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针对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总评年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开展“满意在三明”“五个一”系列活动,做到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全面展示全国文明城市应有的形象,让全市人民继续投身于“满意在三明”主题活动,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中共三明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12-01舆论媒体对待热门案件应有文明边界
- 2017-12-01站在新起点,文明新跨越
- 2017-12-01小空间展示大文明: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谈“厕所革命”
- 2017-11-30宁德市召开省级文明城市迎评工作推进会
- 2017-11-30丰泽区文明办获“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微视频评选一等奖
- 2017-11-30涵江区召开省级文明城区迎评冲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