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读完3本英文书……31天,已读了17659字”“我正在读《Peter Pan》,已读第99天”“我已在某某书院坚持学习41天”……生活中,不少人喜欢把自己学习的过程发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2.2%的受访者会在社交网站“晒”自己的学习成果,56.0%的受访者认为在社交平台“秀学习”是为了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有人认为,这样的学习往往浮于表面,忽视应用,很像一种“知识装饰品”。也有人觉得,不管形式怎样,能够坚持学习就好。
其实,不管是在网上“秀学习”,还是“闭起门来慢看书”,对于读书学习而言,只要我们愿意抓住每一个点点滴滴的时间,让图书和读书填满人们的每一个精神空间,就是好的。这个读书形式有时是热闹的,有时是寂寞的,有时是独立的,有时是从众的,等等。我们已经有了事实上的占有图书的过程,就能得到了无形的大大小小的知识进步,完成“闲来无事读点书”的精神雅好!毕竟,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更重要的是,每一种“秀学习”,也等于将读书活动晒到了公共空间,接受大家的无形监督。晒了,读书活动及不能轻易间断,否则,会受到好友的调侃,无形中,让读书的惰性、浮躁化倾向得到了消解,不得不想方设法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这反而能形成不约而同地“网络化读书小集团”,有助于读书活动的走向深入。
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化存在,读书这种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当然也会存在着千姿百态的个性化差异,所以,“秀学习”、打卡读书等,也许不适合你我,却适合某些特殊群体,比如年青群体多喜欢这样做,他们用这种很潮的方式加入读书活动、读书会等,会让读书活动更加热闹纷呈,有后续力、有朝气、有活力,我们显然不能轻易否定这种现代化的阅读方式。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一小时。传统、单一意义上的“开卷有益”,正在被现代意义、多元化的“开机有益”所取代,阅读媒介改变了,人们从甲骨文上的阅读、纸张上的阅读,逐渐跳跃到今天的互联网阅读,每一次阅读媒介的转换,都意味着阅读效率的巨大提升。所以,今天,我们通过“秀学习”方式进行阅读,让阅读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也能整体提高阅读效率,借此,不断将“书香社会”引向纵深。所以,也应该为各种各样的“秀学习”点赞!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