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1月22日讯(见习记者 吴静)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武平县上榜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武平是福建省四个县(市)之一、龙岩市唯一的全国县级文明城市。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武平县委书记陈厦生代表武平参会,并作为县级文明城市代表上台领奖。
从此,武平,一个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山区县,成了闽西大地上文明创建工作方面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弘扬革命精神 凝聚干部创建精气神
武平,是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县。自2006年以来,已经连续12年不停探索红土地上的文明创建之路,成为一朵在红土地上绽放的文明之花。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武平人民因积极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弘扬革命精神,而已成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鲜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独特典范。
作为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县的武平县,为改变经济欠发达现状,武平人民不断探索,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革命老区要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更加需要凝聚干部精气神”的文明创建思路。
2016年7月召开的,中共武平县第十三届党代会,以明确的创建目标凝聚人心,以完善的组织体系提高效率,以健全的工作制度提供保障,努力打造文明创建“八大环境”,武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
也就是说,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必须过“八大环境”关。这“八大环境”分别是“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年多来,武平县重点打造的文明创建“八大环境”不断优化,在一些方面还凸显出了独特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璀璨的精神之花还催生了丰硕的物质文明之果。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武平县连续四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龙岩全市前3名,创造了绿色崛起的武平发展速度。
武平县委书记王建生(跟前文的那位名字不符 ,是前任吗)介绍,“仅财政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武平用了20年时间使财政收入过亿元,用了10年时间突破2亿元,用5年时间实现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去年财政收入增幅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好人之城 增添创城色彩
武平县一直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把文化建设与文明县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良好道德风尚,引导干群共建“好人之城”,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013年5月19日早晨,一场暴雨突然袭击武平县岩前镇。不到半个小时,街道已经被齐腰深的洪水淹没。就在这齐腰深的洪水里,一位名叫魏富贵的43岁汉子,开着铲车,历经四个半小时救出百余名乡亲。铲车艰难跋涉在已成泽国的街道,车斗里、车顶上、驾驶室旁边,都站满了惊魂未定的男男女女。
武平汉子魏富贵敢于挺身而出,演绎出人间最暖心的一幕。其实,类似的义举在武平县比比皆是。武平县城厢镇农民钟日富以爱管“闲事”而出名;“中国好人”郑彩坤、赖茂增、王荣玉用自己的血汗钱帮助了无数困难家庭、贫困学子和孤寡老人,用真情和温暖感动着人们;“福建好人”周金明,面对储户丢失的1.8万元钱款,毫不犹豫地报警找失主;年近九旬的李成祥,连续20多年坚持每天义务清扫公共澡堂,2016年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福建好人”钟亮生热心帮扶130多位残疾人养蜂致富……
武平县文明委领导介绍:“武平好人频现并非偶然,是人文、历史、社会环境共同孕育的结果,是武平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样板。”
全民共建 凸显创城为民
在创建活动中,武平县一直秉承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持续为百姓谋福利的理念,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载体,把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作为终极目标。
武平县抢抓中央、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县里制定了创建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量化细化了工作指标,逐级逐项分解任务,建立了跟踪检查、考核奖惩等各项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统筹推进全县创建工作,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大力推进“硬件升级”,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纷纷上马。
随着永武高速、古武高速等一批交通重点工程陆续建成通车,如今武平县已经成为全国少有的可在4小时到达四个经济特区、四大特区港口的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