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奋斗,栉风沐雨;多年的发展,硕果累累。文明,成就了今日八闽最美的风景。
我省是全国最早进行综合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较早。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省委就确立了“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经济,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1984年6月,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在三明市召开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通过推广三明市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拉开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的序幕。
30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从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了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作出表率的工作方针,各地各级各部门各条战线积极作为,广大市民全力支持、热情参与,把“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贯穿于创建文明城市全过程,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围绕中心大局,创建为民惠民
多年来,我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特别是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后,我们紧紧围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把握大局大势大事,在围绕大局中体现担当,在服务大局中展示作为,在新时期坚持服务建设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福州新区。
2017年,我省修订精神文明建设各类操作手册,融入时代新的内容和要求,将文明城市创建打造的“八大环境”融入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的全过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推动文明城市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和示范区,突出思想道德内涵、文化内涵和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礼遇帮扶走在全国前列,志愿服务、文明旅游、诚信建设制度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社会风气进一步改善,向善向上、诚信互助、科学理性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据不完全统计,仅武平县17个乡镇就精心制作完成了1.3万平方米的“道德文化墙”建设,建成38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
创建为民,人城共进。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更注重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多年来,我省从改善民生和提高保障入手,督促各地着力加强环境卫生、公共交通等方面建设和管理,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通过骑车徒步检查,听基层意见,问百姓诉求,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和创建盲点,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满意率和知晓率。以福州市为例,该市坚持将为民办实事与创文明城有机结合起来,2017年共为民办20个方面实事,包括实施公交服务便民工程、水系综合治理、菜篮子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等,不断提高市民参与创文明城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陈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