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1月16日讯(通讯员 高上钗)2015年以来,大田县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始终坚持把文明县城创建作为促进大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美誉度、改善生活环境的长效机制,成为市民共建共享有效途径。围绕科技、绿色、快乐、活力、和谐“五个大田”总体目标,不断提高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红色、人文、生态、温暖、幸福之城,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整体提升,“大富之田、大爱之田、大美之田”进一步彰显。
人民至上,全力打造座红色之城。厚植红色沃土,弘扬真善美。1929年初,建立中共大田特支;1930年1月,被列为“全国苏维埃区域”,是福建省最早的苏维埃县份之一;2013年7月,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艰巨,更需要红色文化,提高党干部群众凝聚力,为大田的改革事业提供精神动力。三年来,全县全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建设红色文化长廊,编写红色书籍《林大蕃》《叶炎煌》,筹拍红色电影《无悔的心》,举行全县性祭扫活动,开展升国旗仪式,依托“第二集美学村”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县里将投资2800万元,将“第二集美学村”旧址与县城周边的白岩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白岩山红军战斗遗址、闽中工委旧址等18处景区相连成片,开发闽中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线路。三年来,“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共迎来400多批次5万多人次前来参观,使当地红色文化特质更加凸显,融入市民血脉中。
人民至上,全力打造人文之城。以创建文明县城为契机,精神文明建设在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上下功夫,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在细节、落在小处、落出实效。全国先进工作者吴祥江,福建好人陈华庭、唐名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美德少年”的德言德行被广泛传播,发挥着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力量。全县主要姓氏祠堂共120多座进行全面修缮,全力打造祠堂文化,组织乡村德高望众“名人”讲述家族故事、修订家训族规,开展“家谱、家训、家风”征集传唱活动,对道德礼仪、家训族规进行劝谕和规范,有效整合了农村姓氏祠堂资源,变祭祀祠堂为文明传播新殿堂。全力打造传承郭居敬孝文化,让“孝”深深扎根,开展评选表彰第二届道德模范和 “十佳小孝星”活动,小孝星们感人的行孝故事编印《孝满岩城》一书;举行《中华孝道》第二组邮票首发仪式和书法展活动;建立 “居敬”孝老爱亲志愿者服务站;成立郭居敬孝文化研究会,将深入挖掘和整理郭居敬孝文化资源,致力于研究和弘扬孝道文化,修建郭居敬纪念馆、孝文化主题公园等,在全县营造孝老爱亲、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结合美丽乡村活动,把“先贤”文化进行收集整理,撰写他们的传记,挖掘先贤文化底蕴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尚。通过“三修一建”,即修建孝道文化广场、修建“三田”文化广场、修建银杏文化公园、建设月朗风清文化墙”,展现“先贤”成长的足迹和人格力量,使之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使之成为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美”齐现一道靓丽风景线。如同春风化雨,走进寻常百姓家,涵养乡村文明,滋润农民心田。连续四届承办浩沙杯全国艺术体操比赛,促进全民健身体育运动,大田职专啦啦队体操代表国家队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世界比赛并获奖。
人民至上,全力打造生态之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河长治理到矿山水土流失治理,乡村环境治理、逐步转向河道生态亮点、生态古朴文化、美丽乡村转变。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先后推出的“河长制”、生态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等举措均为全省首创,并在生态茶园改造、小流域治理、绿化提升工程等方面依次推进、持续发力。全县168条干支流设立168名河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段管理、分段监控、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实现“河长”全覆盖;组建“一河三长”队伍,由河段长、督查长、民间河长共同管护一个河段,三管齐下、互动补位,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推进;在全国率先成立河长协会,在全省率先成立河长制工作委员会,率先由县级人大通过河长制规范性文件,大田“易信晒河”在全省率先实时全覆盖。2015年,“易信晒河”做法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深入创建美丽乡村,培育出蓝玉、内洋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济阳、东坂、万宅、建国、杞溪、张坑、香坪等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探索出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园”模式,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下降至10.53%,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造林绿化等工作,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0.1%,被授予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称号。“山、水、泉、茶、堡、台”等旅游资源各具特色,拥有“大仙峰·茶美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方天山”之称的象山、“福建土楼之母”之称的明清土堡,春可采茶、夏可避署、秋可观堡、冬可泡泉,是闽南沿海大都市休闲、养生、度假的“后花园”。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虚事实做,接地气得民心,市民居住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不断增强。
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温暖之城。志愿服务,如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播撒爱心,传递文明,给予人关爱和温暖。全县2.33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132个志愿服务组织分布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经融入百姓的点点滴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大田泽惠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是一家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整合了城乡1030家服务加盟商及医疗机构,养老服务志愿者1117人,涵盖医疗、餐饮、保洁等养老服务领域,以有偿、低偿、无偿的方式为居家老人、空巢老人、失能或半失能人群提供多元化、人性化服务,打造山区养老服务110,以满足其在安全、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物质代购、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和娱乐学习等。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提升全县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设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居)代办点,实现县、乡、村政务服务全域覆盖;全面梳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推广政务服务手机APP软件应用,实现政务服务全程提速;实行“窗口无否决权”“五办五心”服务、群众评价服务等工作机制,实现政务服务全员增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行政服务中心、国税、地税、供电等“窗口”服务行业深入开展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各审批部门深入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快速、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把文明创建过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便民、利民行动。
人民至上,全力打造幸福之城。文明,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这种美好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日积月累的文明风尚,来源于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全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城市管理方法,推行和完善“街长制”,着力解决“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三大城市管理常见难题。城区10条大街配备10个“街长”管理团队,20多个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实现城市管理长效化;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考评细则,聘请人大代表、热心人士和退休人士当监督员,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完善“街长易信群”,开通“街长”热线电话,做到小事也有人管,为群众提供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街长制”已向乡(镇)、村延伸,实现全覆盖。“街长制”推动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让城市管理焕发活力,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更幸福。城市规划面积从34平方公里扩大到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2.9%提高到47.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县城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9.98%,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46%,建城区绿地率达38.2%,人均公共绿地14.57平方米,投入1.8亿元,新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并投入交付使用,建设16公里城市绿道并交付使用,生态环境平衡,较好地做到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三同步”。坚决严肃党内政治纪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全省率先探索县委巡察工作,建立县委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制度,开展“地毯式”综合巡察。今年来,已完成4轮对7个乡镇和10个县直单位的常规巡察,延伸巡察68个建制村和35个基层所站。把“全县党员和公职人员操办红白喜事遵守‘六不准’纪律要求、“全县开展移风易俗‘红白喜事大操办’专项整治”等内容列入县纪委巡视、巡察,树立文明新风。随着“巡察”深入推进,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提振了全县上下党员干部精气神,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全县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今后,大田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工作主题,着眼于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坚持德治与法治结合、建设与管理并重,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联动联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努力把大田县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社会文明、文化繁荣的文明县城。(大田县委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孙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