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本报通讯员 曾聪虹)“心理课程是温馨的‘心灵港湾’,心理老师是可亲的‘知心姐姐’,心理辅导站是快乐的‘大本营’!”泉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二班林思涵这样形容学校的特色“心育”。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身心得到了放松,这里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据悉,泉州市共有65个中小学心理辅导站,167所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构建了一张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护网”,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团体心理辅导 温暖放松身心
泉州市实验小学。一场主题为“你我相伴、快乐启程”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正在别开生面地展开。在心理辅导老师刘姗姗的引导下,“向日葵心理俱乐部”成员们先进行了“乌鸦与乌龟”“进化论”的热身游戏,有趣的游戏引发了笑声朗朗。随后,同学们一一分享游戏的感受,他们从游戏中得到了快乐,也感受到了团体的温暖,了解到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大家来说说这一学期与上一学期的区别,说说放假与上学的区别。”刘姗姗老师一抛出“橄榄枝”,同学们在讨论中慢慢敞开心扉,勇敢地表达出了自己适应新环境的好方法。他们把自己本学期的“心愿”,贴在“时光胶囊”留言板上:希望自己“长得更高”,希望“考双百”,希望能“交到更多好朋友”……
“我特别喜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因为很有趣,很开心!”六年级二班的阮泊睿同学说。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心情更加愉悦起来。
除了在心理活动室参加团体辅导,泉州市实验小学心理辅导老师还一对一地开“小灶”,通过学校心理辅导站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在学校辅导站情绪宣泄室、音乐放松室、沙盘辅导室等,各种心理辅导设备一应俱全,是同学们诉说“心灵小秘密”和发泄压力的好去处。
据悉,泉州市实验小学从2002年开始成立心理辅导中心,有5名专兼职心理老师。除了做好硬件设施,学校还尤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并致力于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活动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学“心灵联络” 老师“成长引路”
学校“向日葵心理俱乐部”的成员有30多位,他们不仅每周都要参加“向日葵心理兴趣小组课程”,而且他们身上还有一个“使命”,就是要当好班级的“心灵联络员”,当好老师的“小帮手”。对同学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当他们发现同班同学出现了心理问题,他们会站在朋友的立场与他们沟通,并做好记录,汇报给老师,让老师及时干预。
同学是“心灵联络员”,老师是“成长引路人”。每个班都有老师进行咨询值班,做好值班记录,对出现心理障碍的少数学生及时、认真、耐心、科学地进行心理辅导,建立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校长曾旭晴介绍说,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了心理特色班队课,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个年级,建立班班“生存自助”生命教育网络。还开展各种学生团体心理活动:定期在少先队大队部开展团队素质拓展活动,邀请校外专家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组织心理影院观看;在校园心育刊物《阳光驿站》、校报《启慧》、特色班报、心育家教经验交流特刊、 “悄悄话”心理咨询信箱、家长学校等阵地中传递交流心理健康信息,在学生和家长中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还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成为省市级研究的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品德”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家庭关系对一年级儿童社交焦虑影响的个案研究》《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应用共情策略的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心理活动课实效性的探索》等,这种实践的积累和理论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教学实效,对培养 “品行规范思进取、身心健康会自护、全面发展有特长”的阳光少年起到了促进积极作用。
建网入网并举 线下线上互动
作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泉州市实验小学,只是众多泉州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之一。泉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目前泉州市共有有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0所,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167所。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泉州市教育局是积极有为,将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举并重,通过建网建机构、培训典型多头并进,努力提高“心育”水平。
为了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他们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每年5月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聘请省内外专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举办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活动等。同时,创新形式,线下建设网络,线上开通“网上心理课堂”,供师生和家长学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特色“心育”活动更深入更细致更能打动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