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任何时期和阶段都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准确地定义出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给亿万家庭和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人们对教育更多了几分踏实、多了几分期待。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教育?其内容和要素、标准和要求是多样化的,但笔者以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加强“德育”,也就是品德教育。德育是确保教育有质量的一条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当中,如果缺乏了德育教育,那无疑是失败的、残缺的。这种教育体系之下培养出的国民,也注定不会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会拥有健康的人格。
加强德育,离不开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国家发展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都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加强德育教育,离不开价值观教育。要通过生动而深刻的价值观教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使我们的孩子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华美德中吸取道德的精华,理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内涵,并将这种道德精华和价值认知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强德育,离不开家风教育。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加强德育,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感染。家庭、家教、家风对于孩子品德的影响深刻且深远。一个人在社会公共领域中的行为表现,往往就是他在家庭中的表现的一种真实折射。因此,只有家庭文明,社会才会文明;只有每个家庭成员知书达理,每个社会成员才会崇德向善。德育重在从娃娃抓起,从小立规矩、树品德,长大才能讲文明、有志向。
加强德育,离不开典型示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和“学习”,我们要擅于结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来发掘好的学习和宣传方式。当前,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选树美德少年活动,这就是很好的做法。美德少年,是全国青少年中的道德楷模和典范,他们就是生动鲜活的价值观,用他们的真实故事去感召和教育其它孩子,无疑是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也最容易触碰到孩子心灵,引发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共鸣。
“有质量”的教育符合百姓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新期待,而德育恰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课。有德育的教育才更有质量、更有份量,有德育的民族才更有希望、更有前途。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