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难彰显
在那英勇抗击倭寇的艰难岁月里,俞大猷与戚继光一样,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福建通志·列传》也有“世言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语。
曾纪鑫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俞大猷是剿灭倭寇的关键性人物,堪与戚继光媲美。然而,提及明代抗倭英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戚继光,却少人知晓俞大猷。这种局面的形成,有着多种因素。明代著名方志史学家何乔远在《名山藏俞大猷传》中写道:“大猷虽有不羁之才,而低首行列;虽有乡曲之誉,而处势孤藐;虽有深沉谋略,而不能为纵横辩词。”李义壮、稚大甫的《〈洗海近事〉序》则说,俞大猷“平生不张能,不争功,人见之粥粥若无能者”。澹泊明志、为人低调、不擅辩词、不贪己功……这些固然都是俞大猷声名难以彰显的原因,但又不仅于此。这种局面的形成,既与个人性格、行事风格有关,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后世的认识密不可分。
一是有关俞大猷的传记、研究资料甚少。古人所写俞大猷传记主要有三篇,俞大猷同乡好友李杜著《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功行纪》,明代方志史学家何乔远著《名山藏俞大猷传》,清人张廷玉等撰《明史俞大猷传》。现代有民国时期王扶生编《俞大猷戚继光合传》。当代有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理事范中义著《俞大猷评传》,2014年6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另有何世铭编撰《俞大猷年谱》,1984年手写线装本。其他记载及研究资料,散见于相关著述、报刊、网络。
二是学校教材叙及抗倭,对俞大猷也所提甚少。如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下册,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等大、中、小学教材,关于抗倭部分,对俞大猷未着一字。其他如朱绍候主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下册,等等,叙及抗倭时提到俞大猷仅一笔带过。凡此种种,造成学生无从知晓俞大猷的抗倭功绩。
曾纪鑫说,在歼灭徐海、进剿平海卫、南澳破吴平等重大战役中,戚继光、俞大猷联手御敌,密切配合,屡建奇功。最终荡平倭寇,俞大猷与戚继光,二者缺一不可。今天我们应该全面认识、评价俞大猷这位福建的重要历史人物,还历史以客观、公正。俞大猷和戚继光一样,他们保家卫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