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 正文
龙岩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文明创建常态化等工作
http://wmf.fjsen.com 2017-10-16 09:54:19 来源:龙岩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10月13日,龙岩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兴禄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推进脱贫攻坚战役、建立健全中心城市文明建设常态长效机制等工作。

关于如何建立常态长效化机制,会议指出,创城“国检”已经结束,但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把创城作为推动龙岩发展的重要载体,建立常态长效机制,确保工作不冷、问题不反弹,推动城市越来越文明。一是基层行动和群众发动要常态化,不断夯实文明创建的基础细胞;二是政府部门严格管理要常态化,针对各类不文明现象坚持严管严控、常抓长效;三是市民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要常态化,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四是政务服务质量提升要常态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快捷高效、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要常态化,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六是创城考评督查要常态化,实行常态化的分类考评,推动探索出更多简单可操作、可持续的城市管理创新做法。(闽西日报记者 王尚华)

  文明不应跟着测评走

今年是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总评年,哪些参评城市能够最终夺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块金字招牌?全国160多个参评城市(区、县)展开激烈角逐,开展轰轰烈烈地文明创建工作。开车的讲规矩了,商贩不占道经营了,马路更干净了,车子不乱停放了,服务行业态度也更好了……一系列的变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文明创建带来的种种好处。然而,让笔者感到痛心的是,随着测评工作在一城一城落下帷幕,部分城市的文明创建工作也随即舒缓下来,一些城市陋习死灰复燃,重新在城市蔓延。笔者自问,难道文明创建是一阵风,文明就这样跟着测评结束而结束了?

文明创建是考验文明落地生根的试金石。测评过后,文明能否进行到底,考验着一城居民文明素质的高低与真假。笔者发现不少地方的市民在得知测评组离开之后,随意乱丢垃圾、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便在大街小巷重现,让相关部门是愁上了心头。笔者认为,这是一些市民对文明创建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政府部门的事情只是阶段性的事件,对此,他们仅在政府部门严抓严管期间,收敛一些不文明行为,政府部门一放松,便回归本性,放任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殊不知,城市的文明程度与市民的舒适程度、幸福指数密切相关,市民文明了,城市才能文明,相反,城市文明了,市民才能生活得好。因此,应该让全民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个阶段性事件,是久久为功的惠民工程,进而让全民参与到文明创建中,让红灯停绿灯行,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内等点点滴滴的文明友善行为行为筑牢文明城市根基,成为一城永久的文明风景。

文明创建是助力文明落地生根的推进器。达尔文曾经说过:“当人们拥有了一样东西,他们便不再是动物,这个东西,就是文明。”文明程度越高,越体现社会的进步,民众的进步。倘若测评一结束,从政府到市民就都松懈下来了,整洁、干净、秩序井然的环境和面貌仅维持一时,就与创建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评选文明城市的出发点,是想通过形式丰富的创建活动,促使各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美化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努力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以实现城市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因此,作为参评城市不管最终能否如愿评上全国文明城市,都不应该放松,继续营造和保持和谐、文明、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全体各级政府部门和市民的义务和责任。

文明创建是助力文明落地生根的硬手段。对此,各级政府部门应以此次创建为契机,趁热打铁,从日常管理入手,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不搞“突击式”、“一阵风”和形式主义的创建,让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成为一项日常工作,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如:建立主次干道“门前三包”管理考核办法、流动摊点管理办法、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卫生考评办法等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确保整治一项、规范一项,防止回潮反弹。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刻意识到长效管理机制重在执行,为此应将落实问责机制放在突出地位,坚持追究不作为、不履责行为,才能全面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住创建果实,让文明扎根。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复杂的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需要政府和市民长期用行动去诠释,只有政府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市民们普遍把文明固化为言行,根植于内心,城市才能处处开满文明之花,无愧于“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天一燕)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