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牯扑救险“杨主任”
“毛主席在岐岭牛牯扑时,当时我在四纵,我也住在金丰大山。”1978年10月15日,在回答当时永定访问人员关于毛主席在岐岭牛牯扑的革命实践活动的提问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谭震林这样回答。
在刊载于1986年第一期《永定党史通讯》上的《访张鼎丞、谭震林谈话录》一文里,谭震林还原了更多的历史细节:“主席在金丰大山里的一个寮子里住,我也有去主席那里,是去向他汇报工作的。主席还在那里种了一棵树,什么树记不起来了。”
时光再度退回至1928年。这一年8月中下旬,毛泽东因患病,偕夫人贺子珍,秘密来到永定县牛牯扑(即如今的永定区岐岭乡下山村牛牯扑自然村),并先后在“华兴楼”和青山下竹寮“饶峰书房”居住。当时,毛泽东化名“杨子任”,当地人误认为是姓杨的“主任”,都亲切地叫他“杨主任”或“杨先生”。
“9月初,国民党加紧实施‘剿共’阴谋,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党史专家、福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赖晨介绍说,正是在此时,闽西红军第七军第56团受命离开永定,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中共岐岭乡党支部书记陈兆祥动员群众参加赤卫队,加紧军训。
与此同时,毛泽东的身份也遭到了对革命怀恨在心的岐岭乡地方土豪告发。当月17日,永定地方民团配合国民党大埔县保安团600多人,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向牛牯扑村扑来。粟裕和陈兆祥紧急商议后,决定转移。
转移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在当地流传甚广的护送毛主席的故事。赖晨在发表于《福建党史月刊》上的《谁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24年后国庆又为何拒绝赴京?》一文中,这样记录下了这个饶有趣味的故事。
据其记载,彼时,陈兆祥派出忠实而健壮的陈添裕等4名赤卫队队员,火速护送毛泽东转移。从毛泽东住所到目的地有10华里崎岖陡峭的山路。当时贺子珍已有5个月身孕,行动不便,更经不住急促奔跑。在一时找不到运输工具的情况下,陈添裕立即叫两名赤卫队员架着贺子珍边走边跑,自己则背起当时身体较为虚弱的毛泽东便猛跑起来。
为了避免与敌人相遇,陈添裕从后山小路走,虽然他年轻力壮,但背着魁梧的毛泽东,不久便也累得直喘粗气。跑着跑着,陈添裕的鞋子掉了。赤脚踩在山石和荆棘上的陈添裕顾不上去捡,只是拼命地往前跑。就这样,他背着毛泽东最终到达安全地点雨顶坪村。
1929年9月20日,红四军攻占上杭城后,朱德便同红四军指战员一起联名写信请毛泽东回红四军复职,重新主持前委工作。于是,在牛牯扑养病20余天后的毛泽东,由卢肇西、卢其中等人率领的赤卫队武装护送,离开金丰大山,到达上杭县城,回到红四军。
“24年后的1953年国庆节前夕,毛主席在北京专电邀请陈添裕赴京观礼。”永定区党史研究室主任赖立钦告诉记者,接到毛泽东请柬时,陈添裕的老婆正准备生孩子。中年得子的他,请堂弟陈奎裕代他上北京观礼。如今赴京观礼的邀请函收藏于永定区博物馆内。
毛泽东一见陈奎裕,大笑道:“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你是看茶桶的。”原来,陈添裕个子较高,和毛泽东相似。而陈奎裕个子较矮,勉强背起毛泽东时,毛泽东的脚还没法离地。毛泽东紧紧握着陈奎裕等代表们的手,道出埋藏多年的心声:“我在牛牯扑治病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我一直惦念着你们,没有忘记你们,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你们。”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