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精神 “基地”灵魂 福建省第二地质勘探大队在文明创建中突出行业特色,以“钻探”精神推进文明创建向基层纵深发展。利用天气较好的端午节、中秋节时段,借助“我们的节日”载体,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到基层”活动,把温暖送给节日坚持辛苦工作的一线工人,把文明创建知识和文明宣传、文化活动带到一线;而文明也成为每一处钻探“基地”的灵魂,钻探人在哪里,文明就在哪里,互为动力,相得益彰。大队连续获得福建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文明单位称号,正在争创第十三届省级文明单位。 “钻探”精神,体现了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体现奉献、牺牲、责任、担当、效能、先行的“二勘精神”。大队组建于1971年,是一支专业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队伍,属地矿艰苦行业。工作范围涉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钻探等多个领域。工作地域分布省内10多地及上海、浙江等7省。累计完成钻探进尺135万米,先后探明了数十处大中型矿床,为福建闽西北基础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坚持“文明高度”。大队党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立足行业特点,以山一样的力度,藤一样的韧性,水一样的灵动,形成“钻探”精神,坚持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楼院、文明家庭“五个文明”一起抓。将文明创建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一同部署,保障经费,明确责任,由队属各党支部具体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落实。 注重“思想统一”。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单位大门前和队部大院、办公楼道、项目工地悬挂价值观、中国梦等公益广告宣传牌;以道德讲堂为平台,每年开展身边好人、爱岗敬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文明点赞”等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化“三光荣”传统教育,用地勘特色文化凝聚、激励约束职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家属积极参与“五大创建”活动;关爱未成年人成长,资助永安一中6名困难学子1500元/人年,组织职工、家属踊跃为贫困山区捐衣爱心;开展好人建设,挖掘推荐单位身边好人曾西杰、孝老爱亲林碧珍、拾金不昧何满昌、爱岗敬业魏珍丁等好人事迹。 努力“文明带头”。开展城乡、社区文明共建共享和志愿服务活动,开放单位的游泳池、篮球场等文体活动设,提供给驻地周边群众共享。三年来组织700多人次参加“垃圾不落地、文明好习惯”捡拾白色垃圾、交通秩序引导、认养绿地、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等近60场次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连续8年组织单位职工开展无偿献血活动,近三年组织百余人共计献血33600ml。 抓好“文明主声”,开展文明风尚传播活动。办好单位文明宣传栏和网站,支持鼓励广大职工撰稿宣传文明创建;每年出文明专刊4期,每年有50余篇(条)信息在队网站上刊登;组成10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每月在博客、微博上发90篇(条)文明消息,传播文明风尚。 “基地”灵魂,以文明宣传引导员工做文明人、干文明事、传文明风。所谓“基地”,其实就是项目所在地附近的民房。而项目多在深山,钻工们转战山野,哪有矿种哪安家,常常在“没有路的地方”徒步穿行,最远的工地不通车,要徒步几小时才能抵达。简陋的钻棚,在专业术语中被称为“一线机台”,呈塔型,塔体以厚帆布围绕遮挡风雨,地面井口覆盖木板供”钻工”站立,工作实行两班倒,从早晨6点“钻”到子夜24点,迎朝阳,伴星辰,向下钻孔数百米,为国家探寻宝藏。 因此,钻探工们离山近,离家远,远在陕西、安徽……近在闽南、尤溪……来自国土的四面八方,因“勘探”成为一家人,借民房为“家”栖息。尽管工作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他们仍然把文明带进了大山深处。 大队坚持开展“机台文明”和“寝室文明”建设,每接到项目,都会在搭建好的“一线机台”内,悬挂张贴文明宣传标语;每觅到一处“家”,都会打扫得干干净净,悬挂张贴图文并茂的文明标语牌匾,内容温馨纯朴,既是装饰,也是提醒,提醒员工们言行文明,用每一天的汗水和行动,把文明,大大地写在他们走过的地方,以细节彰显文明单位的良好形象。实现“只要有钻工的地方,就有文化和文明”,使文明成为“基地”的灵魂。 挥别,没敢回头,车窗反光隐约见晃动的臂影,我知道,那一群“钻探人”还在挥手。同事小纪感叹说,尽管自己生长在农村,但要在这样方圆数十里荒无人烟的地方,可能也呆不住。相聚一日,记不住他们的姓名,也许记错了他们的“职务”,但相信他们不会在意,他们在意的,是这份“节日文明情”。 一种感动,一种幸福,夹杂着一抹淡淡的乡愁,流露在钻工们明显的“地方口音”中,这种不是乡亲胜似乡亲的情,甚至扩散到素不相识的人。那位来自陕西三原的大学生,希望他很快能找到女朋友;那位53岁的“钻二代”孙进川,希望他能圆“艰苦工种55岁退休”的回家梦;那位要去北京领奖的“最美钻工”,祝福他一路平安……笑意写在脸上,乡愁放进心里,文明创建在永安,在这里,早已如春风化雨融进亲情般的温暖中,朴素而真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永安市委文明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