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通过理论创新、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逐渐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日益成为13亿多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一、理论创新:核心价值观培育逐渐深入人心
理论创新,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基础。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人们对它的认知、认同和践行,是建立在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社会才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因此,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首先是一个重大的思想任务和理论课题,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创新和思想上破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升华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和思想破题,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思想自觉的又一重大成果,是价值观自信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的真理性,更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核心价值观角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的灵魂,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任务,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进程。这一进程,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向科学性、真理性靠近的过程,也是在全社会逐步确立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通过国家社科基金导向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当然,理论破题意味着刚刚开始,远不是“定型”和“定格”,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就可能要求“三个倡导”还需要进一步高度凝练,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彻底性和说服力还需要不断深化,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和坚持久久为功。随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表达,必然会更加具有科学性、价值性、彻底性,更加精炼简明。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