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篇”,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了近年来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做法、经验和实绩,有图像、有评论、有数据,充分展现出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精神风貌。它是对上海五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回顾,更是在新起点上的一种展望和期盼。
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测量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上海篇”从真、善、美三个维度,展示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和文明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多种文化政策,增设人文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活动,提升市民的人文素养,在综合元素的融合下形成一种浓厚的人文温度;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促进相互认同和和谐相处,社会温度持之以恒;综合运用政策、科技和工程技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造一个环境更优美、舒适、宜居的家园,自然温度持续上升。
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着自己的特色,最为明显之处便是“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这座光荣之城具有丰富的以“一大”会址为标志的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弥足珍贵!如今上海已发掘出70处建党革命遗址。通过建党历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凸显出上海城市人文的特质。在理想和信念的感召下,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宣传英烈、劳模和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弘扬他们或爱国的献身精神,或敬业的工匠精神,或公正的执法精神,或勤廉的公仆精神,这些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焕发着文明的力量,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了上海的各个角落。
组织和发动市民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把它作为培养新时代公民意识的有效路径,这是上海这方面工作的主要做法和重要经验,由此酿成的城市温度增强了凝聚力。如2016年启动的“市民修身行动”是上海这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标杆。这一活动是“十三五”期间上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项目,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引导市民群众修身律己、崇德明礼,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塑造和谐社会关系,形成与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相匹配的良好市民精神风貌。
近年来,上海加大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市民普遍感受到了城市温度的温馨。上海实现了“河长制”全覆盖,有望建设最美的河道。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更是把上海城市的城市温度提升了一个档次。如果说,这些举措是旨在生态修复”,那么,诸如“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推进老旧小区硬件改造、大面积拆除违章建筑及完成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乃是城市修补的举措。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双管齐下,势如生态之城的双翼。
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铸就的人文温度、社会温度、自然温度,使得上海成为了一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城市,它的崛起再次雄辩地印证了文明的力量。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