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印象 > 正文
邵武和平古镇:这是一座有韵味的古镇
http://wmf.fjsen.com 2017-09-12 08:58:45 赵锦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邵武和平古镇,有1400多年历史,拥有近300幢明清民居建筑,被誉为“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经多年矢志不移的保护开发,和平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镇”“中国特色小镇”。据统计,2015年,游客数达68万人次,去年达86万人次,今年1-8月达78.91万人次

东南网9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何兴明 余晓勤 柯婧)

留住古味,散发悠悠古韵

走进和平古镇,悠悠古韵扑面而来。一条600多米的青石板古街,素有“福建第一街”之称,近百条鹅卵石巷道,随形就势而成“九曲十三弯”,近300栋青砖灰瓦的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既有中原古风,又有闽北特色,文化积淀深厚。特别是5座大夫第及陈氏贡元宅等,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堪称古建筑瑰宝。

“古镇完整保留古味古韵,靠的是十来年持续发力。”和平镇原镇长章锦华说,他亲眼见证了千年古镇的华丽转身。从2002年开始,正是在省里的指导和支持下,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邵武请来全国顶级专家——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阮仪三教授团队,编制《和平古镇保护与整治规划》《和平古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平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和平古镇绘制了发展蓝图。

和平镇镇长邓炜华说,镇里运用政策叠加效应,破解资金瓶颈,投入近4亿元推进保护开发。15年来,按“修旧如旧、以存取真”原则,培养一支当地古建修复队伍,对古镇内所有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古民居经立面改造和线缆下地,完成20多栋明清古建筑的收储和修缮,恢复600米古街风貌及青石板路面。

为留住古镇的烟火味,小镇将保护开发和环境提升两手抓,建了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留住了原居民,留住了原生态。

这样,古镇构筑了一种良性发展的生态,既留住小镇的“形”,又留住传统乡村生产生活,韵味十足,相得益彰。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