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自行车道连接BRT快速公交系统。
筼筜湖畔
南湖公园
五缘湾畔
洋唐居住区
厦门环岛路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挺 通讯员 薛榕 李春妮 黄毅蓉)
夏末的厦门,环岛路树影婆娑,香彩雀塑造的紫色花海芳香四溢,大花百日草、柳叶马鞭草交相辉映,衬托得碧海蓝天生机无限;文曾路上,溪底叠石营造的跌水景观俊逸灵动,水边栽植的多色三角梅、鸢尾、樱树、桃树等,让这里花香四季、闹中取静……
中科院宜居城市研究团队去年发布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厦门入围“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第一,交通便捷性评价也最高。
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国家低碳城市、全国首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厦门探索走出了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清新之姿、宜居之态、生态之美,厦门喜迎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四海宾客。
城市容颜越发清新
8月22日,由厦门市政府主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按照实施计划,2018年3至4月的红树林种植期,厦门市将组织在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开展红树林造林580亩,营造由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等珍贵红树树种组成的碳中和林,并将做好后期抚育管理工作,在未来20年完全吸收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史上尚属首次,也是厦门市通过造林方式实现零排放目标的第一个大型国际会议,将成为国内外大型会议碳中和林的又一示范样板。
厦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还将在新种植红树林的同时,适度增设公园旅游休闲设施,使之形成厦门最大的湿地公园,成为当地居民户外旅游休闲的新景点,更好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绿色、生态、低碳发展的持续追求,是厦门在改革开放30年中经济高速发展、颜值日新月异的内因。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厦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2天,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均低于全国、全省。
走在厦门的大街小巷,清风拂面,绿意葱茏,鸟语花香,艺术美、自然美、韵律美有机统一。
岛内外一体化加速
家住集美的建平最近有一点小激动:“地铁很快要开通了,女儿在岛内补课,一周两三次,周末还有艺术课,这下好了,以后去岛内更快了。”
建平说,现在,坐快速公交BRT直达岛内,全程没有红绿灯,坐到莲坂也只要三四十分钟,以后坐地铁就更方便了,去趟岛内只要20多分钟。
建平的地铁梦很快将变成现实,8月25日,厦门地铁1号线“跑图”结束,19列地铁车上线奔跑,运行图兑现率为100%,列车正点率为99.62%,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按照计划,年底前,1号线将试运营。
为破解交通拥堵的城市病,近年来,厦门大力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同时构筑“两环八射”的立体交通体系,引导市民绿色出行,获评全国绿色交通城市。
目前,全市在营公交线路381条,公交车辆4571台,轨道交通一、二、三、四号线建设进展顺利;快速公交BRT日均客运量33万人次;探索公交专线、定制公交等差异化服务,开通社区公交,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广自行车,全市第一条全程高架的云顶路自行车专用道建成投用。2016年,厦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5%。
在创造了保障房建设“厦门蓝本”后,和正在建设中的地铁相呼应,翔安新店、同安祥平、海沧马銮湾、集美岩内四个保障房地铁社区均已开工建设,全都毗邻地铁站点,交通四通八达,建成后共将提供保障性住房约6.78万套,最大程度满足岛外老百姓的居住、出行需求,岛内外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
民生保障日益加强
有阵子没到南湖公园散步了,家住湖光路的退休干部老余几天前惊喜地发现,原来的水泥路面变成了红色透水混凝土路面,还增加了盲道。漂亮的红色主干道环绕园区,令人眼前一亮。
盆景园内,新建了亭子,绿瓦古桩,古色古香,加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这个老公园受“莫兰蒂”重创后的痕迹全无。和南湖公园一样,松柏公园、海湾公园、五缘湾湿地公园、中山公园等一批厦门老公园都完成了改造提升。
记者从厦门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去年初以来,厦门绿化改造提速,新种植近20万株乔灌木,使厦门市生物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提升,生态群落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市民的休闲游憩更便利,百姓绿色福利进一步提升。
环岛路T4航站楼前十字路口边角荒地的改造,充分凸显了厦门宜居、便民、利民的核心理念。改造前,这是一个长期积涝的下凹地,四处荒草丛生。厦门市公路局以大面积草坪为前景烘托,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就地引水改造,建成了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雨水花园,增加了园路这些设施,方便市民从这里通行。
在环岛路的绿化提升中,厦门市公路局增加了园路、路灯、石座椅等便民设施,在多条岛内外道路的建设中,也不断丰富原有绿地,打造出街心公园式的绿化景观。
宜居故事
安居之梦,近在眼前
□本报记者 陈挺
8月26日,在翔安区洋唐保障房生活区,郭丽萍像往常一样走出小区去买菜。马路对面就是闽篮城市广场,这里的生鲜超市蔬菜很新鲜。她听物业处的工作人员说,广场四楼的金逸电影院9月就会开业。以后想看大片,不必再跑远了。
买完菜,走回小区门口,大门的门禁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出她,门自动打开。大门边还有可视对讲系统,家里来客人时很方便。
进了家门,这是一个64平方米两居室的家,清晨的阳光闯进卧室,特别温馨。郭丽萍说,她去年刚搬进来住,房子是政府装修好的保障性租赁房,直接拎包入住,政府补贴80%的租金和物业费,每个月只要167元的租金。她笑着说,这点钱还不够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电费。
郭丽萍说的是心里话。以前,她和丈夫魏佳祥带着孩子,住在丈夫老家翔安区廉桥镇炉前村。住得偏远不方便不说,7岁的儿子到了学龄,也需要更好的教育。
去年底,郭丽萍一家如愿申请并搬到了洋唐保障房居住区。郭丽萍说:“儿子就在楼下的新店中心小学就读,下了电梯,从西门出去,过了小马路就是学校大门,才七八十米的距离。”不久前,她怀了二胎,喜出望外:“要是个女儿,一儿一女就圆满了。”
洋唐保障房居住区是厦门较早规划建设的岛外大型保障房集中区,不仅有保障性商品房、保障性租赁房,还有限价房、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等多种形式的保障性住房。去年3月,洋唐居住区陆续交付使用,目前已经入住的有2413套,入住率约85%,9月14日还将有1 84套入住。
从2006年起,厦门全面实施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分层次、多元化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起了长效机制,并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厦门部分中低收入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这套体系被原建设部誉为“保障房建设的厦门蓝本”,并向全国推广。
异地就医,触手可及
□本报记者 陈挺
60岁的安徽省宣城市人赵勇这几天心情不错。8月22日,他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异地住院医疗费直接结算。9453元的就诊费用,在厦门就可以直接联网结算,不必再跑回安徽了,他成了厦门这一惠民举措最早一批的受益者之一。
以往,医保异地就医报销须垫支,还须跑腿,这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的痛点。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也强调,要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
在这个背景下,厦门于今年6月全面启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工作,积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紧密把握国家启动跨省异地就医工作的时间节点,努力攻克关键技术环节。今年上半年,经过系统改造、网络改造、异地人员信息备案等具体工作后,高标准完成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和国家平台对接测试,实现了与国家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顺利衔接。
目前,厦门已有22家定点医疗机构通过了联调测试。很快,厦门支持跨省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的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将增至25家。现在无论厦门参保人到外地就医,或是外地参保人到厦门就医,经过备案后,在就医地符合国家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都可以直接联网结算。
赵勇说,以往困扰他们这些异地就医人员的报销周期长、垫资负担重、往返奔波等难题,都得到了很好解决。
1997年7月,作为全国第二批医改试点城市,厦门开始实行将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一并轨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0年间,厦门逐步构建起了一个“保障基本、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持续发展、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全民医保体系。
相关链接>>>
1.《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等30余部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有关的法规规章出台。2014年1 1月,《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立法通过,并于201 5年1月开始实施,成为全国第二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法规。
2.厦门市划定981平方公里生态控制区,初步划定481.01平方公里陆域生态红线,并纳入“多规合一”平台。
3.2016年,厦门市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8.9%,位居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第四位。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施辰静 摄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9-01福州市机关党员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服务
- 2017-09-01结好19对国际友城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厦门朋友圈尽显国际范 与民共创:文明厦门活力之源
- 2017-09-01探秘文明厦门活力之源:城市与市民共成长
- 2017-09-01推动文明创建再提升——访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委常务副主任叶重耕
- 2017-09-01与民共创:文明厦门活力之源
- 2017-08-31新罗区多举措深化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