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步道﹄金牛山﹃福道﹄。 林熙摄
市民在欣赏漆艺作品。段金柱摄
一片三坊七巷,读懂半部中国近代史。 俞松 摄
闽江口国家级湿地公园
福州日报供图
宜居福州 郑水林 摄
东南网8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卞军凯 通讯员 林宇熙)
苍苍鼓山,泱泱闽江。
徜徉福州城,从一片三坊七巷中,读懂半部中国近代史;从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中,一窥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从乡音袅袅的闽剧唱腔中,感受闽都文化艺术的深远厚重……
身处闽之都,几乎天天可见蓝天白云,“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名不虚传,清新空气任呼吸;漫步全国大中城市中少有的“城市森林步道”,休闲健身、移步观景,两者兼得……
斗转星移,古今兼容;生态品质,宜居宜业。
跨过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在“五区叠加”重大战略机遇下,福州正以省会排头兵的精气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扬起开放发展的风帆,向着“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阔步迈进。
文化闽都 继承创新
“走进这里,就好像走进了历史长河中。埃及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古老文化的两个国度,有很多共同之处。福州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6月12日,参观完福建省博物院,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嘉宾、来自埃及的哈兹姆·穆罕默德·苏莱曼赞叹。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福州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孕育出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冰心、陈景润等一大批近现代杰出人物。
守望传统,继往开来。
自2015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福州将文化建设纳入建设新福州的整体布局,始终坚持“文化创作更优、文化活动更多、文化服务更广”的理念,软、硬件一起抓,文化福州不断彰显新气象,百姓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增强。
扶持佳作,文化惠民实起来。近日,闽剧《兰花赋》在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剧场上演,受到热捧。作为“榕城文化艺术季”重点演出剧目之一,该剧向市民送出百张演出票,不少观众表示:“没想到在家门口能免费欣赏梅花奖名家之作,过瘾!”此前的5月22日,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揭晓,闽剧演员吴则文凭借在《兰花赋》中的精湛表演荣膺梅花奖。这是时隔24年,福州再摘“梅花”。
盘活资源,闽都文化传下去。近日,在朱紫坊芙蓉园展出的福州漆艺回顾展,引得前来免费参观的市民、游客纷纷点赞。“漆艺回顾展让我们有机会饱览‘中国漆都’福州的辉煌历史,漆艺展办在福州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芙蓉园,又是免费开放的,我们身在福州很知福、惜福。”市民王先榕告诉记者。
古老的漆艺,与按原貌精心修缮的芙蓉园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了芙蓉园文保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为福州市文物资源合理利用探索出一条新路。
生态福州 宜居宜业
“只要天气好,每天傍晚我都会来福道散步。”家住大儒世家的陈依姆说,福道离家近,环境好,是带小孙女出来玩最好不过的地方了。
陈依姆常去的左海—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是全国最长空中森林步道——福州城市森林步道(又称“福道”)的一部分。福道全线总长19公里,今年年底将全线开放。
今年春节前后,福州12条休闲步道(首期)相继开放,依托自然山水和人文资源,将开放空间、公共绿地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各具魅力。今年底,福州还将新建12个生态主题公园,打造“天然绿色生态氧吧”,让市民共享“生态福利”。
近年来,福州市着力打造宜居城市,城市绿化、公园建设等项目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福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6%,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五、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
目前,福州市森林蓄积量38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福州市各项“创森”工作任务基本完成,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量化指标》要求,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水岸林木绿化率等指标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森林城市前列。
统计数据显示,福州市实施“创森”工作以来,全市累计新造林33.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5.6%提升到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3.53平方米提高到14.07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范围内对居住区的覆盖率达91.9%,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享受“创森”带来的绿色福利。
从2010年位居“全国最宜居城市”榜首,到2012年获评中国“绿色城市”,再到2016年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2017年被授予“年度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奖”,福州,这座千年山水古城不断焕发新容颜……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