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生态立市惠民生
全民参与群众获得感更强
思明区曾厝垵文创村面积只有0.33平方公里,却有23家小酒吧。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每当夜幕降临,高昂的音乐声数十米外都能听见,备受居民诟病。大家说:“曾厝垵的文艺需要音乐,但不需要噪音”。
针对噪音扰民的问题,当地组成了联合整治小组。如今,有了“噪音管家”严控音量,文创村晚上10点后就开启“静音”模式。“这样的整治我们太欢迎了。”民宿业者吴颖凌说,之前网上700多条评论有三分之一不满意噪音,现在反馈很好。
这样的良性互动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密切协同、联动查处的工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执行力,居民们都看在眼里,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氛围。
垃圾分类就是全民参与的体现。根据规划,厦门要建立“垃圾前端、中端、末端处置一体化”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新模式,全程分类,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按照“课堂活动”模式,当地依托社区书院设置19门生态文明系列课程,上挂“垃圾分类”系列课程7门,开课150多场次,参与居民达2万人次。
“垃圾多,危害大,分类摆设人人夸。绿厨厨,红危危,餐厨垃圾单独放,有害垃圾别乱抛。黄其其,蓝宝宝,可回收其他垃圾,大家把它分清楚。”在集美区银亭社区书院,居民们正在朗诵自编的垃圾分类童谣。厦门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随着知晓率不断提升,截至7月底,岛内两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已达1072个,约占岛内小区总数的76.46%。广大市民不满足于只当生态建设成果的享受者,更热衷于当一名参与者,这也让有关部门更有底气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有效做法和经验。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
- 2017-08-23仓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检查文明创建氛围营造及市容环境
- 2017-08-23闽侯县召开文明县城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培训会
- 2017-08-23鼓楼巾帼志愿者助力文明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