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信局创始人郭有品
▼天一总局大楼旧址及其一角
东南网8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贾俊英)天一信局的创始人郭有品生于1853年(清咸丰三年),逝于1901年3月24日(清光绪廿七年),龙溪县流传社人(今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十七岁时,他得到堂兄郭有德的资助,下南洋吕宋(今菲律宾)谋生,经过几番周折,做起了水客行当,从中悟到经营侨批收入丰厚。同时,也为方便华侨通信汇兑的需要,郭有品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在故乡流传社创办“天一批郊”。
变卖田产大赔偿
天一信局开办之初,每批银信也是由郭有品亲自押运的。但是,在一次押运侨汇途中,突遇台风,船只沉没,郭有品幸免于难,回到家乡后,他变卖家中田物,兑换成大银,赔偿受损侨眷。美誉远传南洋,深为华侨信赖,天一信局的业务日益增加。之后,郭有品不再亲自往来国内外传递银信,而是借助业已开展起来的邮政和银行业务来办理侨批的承转。
总局设在龙溪县流传社,分局设在菲律宾马尼拉。在流传总局,郭有品自任经理,督办总体事务,并负责银钱的交接往来。此外,为了保证业务能长期进行,他雇佣固定信差负责投送侨批。为保证批信的安全性,挑选雇工时首选自己的亲属、同乡作为批脚。为保信用,自定汇费,并将款项直接写到信封上,并注明收“批工*元*角*仙”,严禁信差向侨眷索取小费和夹付小银。收解批信的手续也有一定的规程,体现出早期的侨批局经营行为已比较正规。1892年(光绪十八年),厦门海关建立,郭有品遂在厦门港仔口、晋江安海石埕街设立分号。
重洋远隔,以船为渡。1876年12月,新加坡开设华人小邮局,有定期小邮轮来往于厦门、汕头之间。1892年以后,自厦门起航的中国移民有半数以上是搭乘轮船出洋的。1900年后,泰山号邮轮定期航行于厦门和菲律宾吕宋之间,半月一次。笔者采访郭有品之孙、侨居菲律宾的郭尚镳老先生时,他称郭有品自己也购置两艘小火轮,开通厦门至总局、厦门至安海的邮路。通过水路,厦门到流传总局只需一个多小时。
天一信局收汇及时安全,风闻所及,菲岛以外华侨纷纷通过吕宋分局汇寄,而后又在菲律宾的宿务、怡朗、三宝颜增设分局。
![]() |
![]() |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8-21生态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创新
- 2017-08-18思明区推行“社区文明公约” 激发全民参与创建
- 2017-08-18思明区推行“社区文明公约” 激发全民参与创建
- 2017-08-18思明区推行“社区文明公约” 激发全民参与创建
- 2017-08-18争创文明城市 晋江城管驿站演绎爱心故事
- 2017-08-18争创文明城市 晋江城管驿站演绎爱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