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 从外在美到内涵美
“不能富了口袋、贫了脑袋”,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近年来,泉州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传承乡村文明和乡土文化、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享受更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记住了乡愁、留住了根脉。
如今,走进德化广大乡村,每逢节假日或各类活动现场,总能看见县乡各级优秀民间艺人“演出队”“体育能人”“弹奏家”活跃的身影。除了“送文化”为群众奉上“文化盛宴”,他们还结合各地的传统文化,培养群众书法绘画、看书下棋、跳舞唱歌等爱好,大大提升村民们的文化品位。
挖掘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为广大农民营造有认同感、归属感的精神家园,这样的选择,并不只在德化。南安梅山镇蓉中村,长期以来坚持以先进文化打造“发展之魂”,每年举办一届融汇侨乡、企业、军营、共建、网络等特色文化的村级文化节,走出了一条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的路子,让农民“富了口袋又富脑袋”;永春县将农村文化建设列为每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如今山歌文化、红色旅游文化、佛手茶文化、农村科技文化、武术文化、纸织画文化、漆篮文化等不一而足,成效明显……“种”文化带来各地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不断推陈出新。
文化品牌更是吸引了众多“粉丝”。每年200多场惠民公益演出的“欢乐泉州”带来的欢乐时光,让基层老百姓记忆深刻。近年来,泉州还先后打造南安“武荣之夏”、惠安“芳草之夏”、丰泽“浦西江滨之夏”、德化“瓷都广场文化节”、安溪县“茶都之夜”等一批文化惠民品牌,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踊跃参与。
“在利民惠民方面,将更多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2个文化馆和28个博物馆(纪念馆),实现每千人平均82.4平方米; 2499个行政村(社区)均有文体活动场所;近两年新增老年人中心225个、农民文化广场360个。(泉州晚报记者 林书修 通讯员王荣锋)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8-21生态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创新
- 2017-08-18思明区推行“社区文明公约” 激发全民参与创建
- 2017-08-18思明区推行“社区文明公约” 激发全民参与创建
- 2017-08-18思明区推行“社区文明公约” 激发全民参与创建
- 2017-08-18争创文明城市 晋江城管驿站演绎爱心故事
- 2017-08-18争创文明城市 晋江城管驿站演绎爱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