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国家文化历史的聚集地,尤其清华、北大等这样的顶尖级高校,不但标志着国家教育的水平,还记录着国家发展的革命历史,真正是国家文化灵魂之所在。所以其对社会开放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满足很多国人看看“高校大门朝哪开”的心理,弥补下自己的人生缺憾;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人感受下高校和国家教育的魅力,激发出对教育与知识的热爱。
然而,本该是文化与文明俱佳的高校,火热旅游中却给人留下种种有失文明的乱象,“黄牛”当道,“假证”盛行,诚信缺失,有冒充大学生带着游客入校并忽悠游客买书的,有伪造假证、伪造假的公章和介绍信入校的,还有校园围栏被锯断,游客被带着钻进学校的,真是混乱不堪。
种种乱象中,最要命的是一些所谓的“导游”,对清华、北大等高校知之甚少,讲解起来根本是信口开河,甚至胡诌,将北大2012年才建成启用的人文学苑古典楼群说成是“民国建筑群”,说什么“清华没有文科功底,是一所工科大学。”等等,究竟是无知,还是忽悠?但无论怎么说,直接误导的是游客,真正受伤的还是高校。
高校旅游之乱象,根本是管理问题。据清华大学保卫处给出的一组数据:2015年暑期进清华参观人数达到42万人,日均超过11000人,高峰日进出校门车辆近3万辆次。即使服务管理措施加强后,2016年暑期来校参观人数依然达到21万人。如此大的游客量,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显然不行,加之背后存在着的利益问题,出现种种乱象,就成为必然。
每年一座城、每天一所大学的人进入校园,对学校来说实是不堪重负。难怪有北大同学“吐槽”:“大学不是公园、游乐场!”对此,学校的确需要思考和加强管理,高校向社会开放究竟为了什么,是赚钱?绝不应该以此为目的。是让更多人感受高校风采和国家教育历史?既如此,就得规范管理,告诉游客一个真实的高校,呈现给游客一个文明的高校。
旅游本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享受,到国家顶尖级高校旅游,意义更不一般。若在乱哄哄中和充满虚假欺骗的环境中进行游览参观,让游客得到的是“北大、清华也只不过如此”的感慨。这样的话,对高校的名声也实在是一种伤害,高校对社会开放还有何意义?
高校是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道德文化圣地,既然开放,就要管理好。火了生意、丢了文明,将高校变游乐场,绝不应该成为高校对社会开放的结局。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