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自古有“天下之本在家”的说法。优良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河里的璀璨明珠,传统家庭美德融入国人血脉,是支撑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泉州惠安县,“家文化”模式的打造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并在纵深推进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惠安县立足“家”的载体,推动县、镇、村联动,大力推行“家文化”模式,通过创新拓展建设载体、打造家风传承阵地、培育发展家庭文化等形式,让良好家风进村入户,春风化雨。如今,家规家训文化长廊、主题展馆、志愿服务站等家风传承阵地,成了惠安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惠风传统家训展示馆入口处 (许福良摄)
打造“家”文化 家风家训广流传
一句句向善向上的家训,萦绕着先贤语重心长的教诲;一个个催人奋进的事例,回荡着前辈励精图治的脚步声。设立在惠安科山景区的“惠风”传统家训展示馆,正是“家+文化”创新载体的一个缩影。
惠安县“惠风”传统家训展示馆于2015年年底全面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共布设五大功能区域,中华经典家训展示区展示了历朝历代多位中华名人的传世家训;福建名人家训展示区展示了朱熹、林则徐、陈嘉庚等本省富有代表性名人的家风家训;惠安传统家训展示区展示了摘自惠安本地姓氏族谱和在惠安民间广泛传承的惠安传统家训及族谱实物;家训楹联碑记展示区展示了具有闽南特色的家风楹联、匾额和碑记等照片和实物;家风书法传承展示区展示了由惠安籍书法家传承书写的传统家风家训书法作品。
以“惠风”传统家训展示馆为引领,一大批家风、家训宣传载体蔚然成风:遍布各乡镇的名人故居、祖厝祠堂、学校公园,纷纷响应,踊跃加入传承家训、家风文化的学习、教育与实践中;惠安城南第二实验小学家规家训长廊、山霞村古民居传统村落、净峰张岳家庙、崇武潮乐话水关、螺阳康朗家庙等一批家风、家训、家规教育基地脱颖而出;机关单位里,“好家风”与“好作风”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活动有声有色,围绕“三个倡导”,开展“四德”教育,广大机关干部职工正心、修身,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清廉修身,廉洁齐家。
最美好的风景是文明。在全省首家“自助式”文明小镇惠安聚龙小镇社区,“家”文化深入人心。来自五湖四海8国28省的5400多户人家互称“家人”,“诚以立店,信以立人”的八家信用良品店,不设收银员,不设监视器,银、货从不短缺,良好乡土风俗与契约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小镇久负人间桃源美誉。
营造“家”氛围 最美家庭闪光芒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惠安在全县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动员组织广大家庭积极参与,通过组织推荐、自荐、互荐等形式,多角度挖掘,涌现出一大批为提升家庭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的典型家庭。
在泉州市惠安县螺阳镇锦东村,有一对远近皆知的伉俪老人——他们相伴六十载却依然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他们出身贫困农家,小学文凭,却培养出了出色的后代;他们治家有方,里外儿孙30余口人,却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个个善良正直,家风远扬。他们便是八旬夫妇林炳水、林盆。夫妇俩持家有方,早年家境窘迫仍坚持“读书传家”的朴素信念,“不能等有钱了,才让小孩读书”。就靠着这份信念,林炳水夫妇将孩子们个个培育成才,6个孩子中不乏高级工程师、儿科主治医师、大学教授、高校辅导员等各行业精英,孙辈9人中有6个大学生、2个硕士。林炳水的一言一行,对儿孙们影响很深。“要舍得花时间,从生活到学习,耐心细心去引导。”听上去简单平凡的一句话,操作起来却没那么容易。从幼年起,林炳水便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帮助孩子发现不同的东西,“没碰过的东西,都去尝试,哪怕是去泥地里玩土,只要没体验过,都有新的东西可以学”。他认为,成长中的孩子,每一种行为都有其道理,大人要学会去观察分析并适应它,“孩子不听话,跟你过不去的时候,要耐心引导,不能硬着来”。老人的教育方法,影响了两代人,女儿林碧燕说,“儿子女儿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外公家,陪他说话聊天”。在林炳水夫妇的教育和熏陶下,儿孙们不仅事业学业有成,做人更是正直善良,乐善好施。如今,锦水小学的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总要提起林炳水,提起他家的小孩,当作学习榜样。乡邻们提起林炳水一家人都直竖大拇指,林炳水置之一笑,缓缓地说,“做人应该要谦虚。”
净峰镇的陈坚夫妇家庭多年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夫妇两人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每年特定时候,陈坚夫妇就会带着孩子一起探望老人,跟老人闲谈家常,送上礼品和慰问金,让孩子们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的过程中,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和睦相处,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多年来陈坚无私捐献家乡教育事业,他还捐助家乡修桥铺路、扶危济困,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以点点滴滴的行动播撒慈孝美德,传递爱心关怀。
在大岞创办惠安女艺术创作基地的张汉宗一家,致力于宣扬惠安精神和惠女文化,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们组织本村众多惠安女参与传承惠女精神和发展惠女文化旅游产业,增加惠女的收入,接待了超过15万人次中外艺术家和旅游者前来惠安创作度假参观。2013年5月,他们倡导成立了全省首个村级计生女孩户协会——大岞村女孩户爱心协会,尽己所能把婚育新风引进渔村家庭,转变传统遗留的“重男轻女”婚育思想。树立了“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观念,深得广大有识村民的拥护和支持,获得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推广,身体力行推动良好风尚的形成。
“一个最美家庭,是一个故事;十个最美家庭,是一种力量;成千上万个最美家庭,铸就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是一次传播优秀家文化的探索,截至目前惠安一共评选表彰118户县级“最美家庭”。推荐4户“最美家庭”受省市表彰,其中螺阳镇林炳水家庭被评为全省“最美家庭”,和谐的家庭事迹广为流传。
致力传承惠女文化的曾梅霞一家祖孙三代 (资料图片)
提升“家”品位 书香惠安美名扬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家+文化”离不开开展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之家。书香之家,不仅是城市生活中的一方墨香天地,更是优良家风、家学、家教的延续。在惠安,各类阅读活动蓬勃开展,爱读书的家风绵延不绝。
家风教育从校园开始,不少学校举办诵经典活动、主题班会,讲孝老爱亲小故事等,一系列养成教育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润物无声。全县城乡,家风宣传标语,传播好家风的祖厝、厅堂、展馆随处可见。节日里,崇武古城风景区的二十四孝园人潮涌动,争相感受家风文化。惠安县实验小学开播“朗读”栏目,开展“家朗读”活动,让孩子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通过诵读经典名作,帮助孩子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和体验名篇佳作的精髓,在朗读中学习优秀文化,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和成长。
在更广的范围内,文明新风尚席卷惠安:全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暨惠安县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表彰晚会盛装举行;惠女精神文艺精品以舞蹈艺术的语言,再现惠安女“荒滩变绿洲”的人间奇迹;“一村一品、一节一特色”吸引着城乡民众投身文明创建,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公共言行、争当文明市民”等主题实践活动方兴未艾。全县建成乡镇和谐文明示范点20个,辐射和带动着新一轮的创建活动;“薯花文明小站”入选全省首批“志愿服务驿站”示范点;聚龙社区信用良品店受到中国文明网等媒介的关注、报道;“好渔民”曾阿煌入选中国好人榜、好人365封面人物并被中国文明网刊载。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化作用都不可替代。惠安“家 文化”,为一个个家庭“ ”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出了社会道德风尚的承载;从家出发,夯实了生活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成为惠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体。我们相信,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将有更多的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将有更多的家庭涵养优秀的家风文化,生生不息的向善力量将在惠安土地上奔流涌动。(泉州晚报记者殷斯麒)
营造浓浓家文化的亲子活动 (陈建河 摄)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8-07福建调查总队严格对照标准抓好文明创建工作落实
- 2017-08-07任性“砸场”不可为 文明之路需要共同守护
- 2017-08-07湖里区探索“路长制” 与社区结对助推文明创建
- 2017-08-07福清“江兜模式”成乡风文明建设新样本
- 2017-08-07一户一家训 处处见新风——福清“江兜模式”成乡风文明建设新样本
- 2017-08-07一户一家训 处处见新风——福清“江兜模式”成乡风文明建设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