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带回家”的古村落保护思路,对于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很有标本意义,借鉴价值。
“把人带回家”,留住了古村古寨的文化活态。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让人动心动情,因为它们富有特色,富有个性,有独特的精神风貌,淳朴的文化气质,而创造这些独特文化和卓越精神风貌的人,正是原住民!门楼、窗室,砖雕、石雕、木雕等是看得见的屯堡文化,原住民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习惯,虽然看不见,也是重要的文化主体和结构。他们的文化价值和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同样重要而不能忽视。所以,我们才积极倡导“把人带回家”,让这些原住民和古村落,亲密结合,通过原住民的劳动和创造,留住古村古寨的最原始的风貌、最本真的生活:古井旁有人洗菜,农田里有人耕种。让屯堡文化应有的精神和气质,得到繁衍和发扬。
“把人带回家”,留住了古村古寨的内核与灵魂。我们让古村古寨开发做成文化产业,这当然很好。但是,开发古村古寨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为了留住文化多样性、历史的韵味和遗风,提升现代人的精神和生活质量。而要做到并做好这一点,光有钱是不行的,有钱复制和模仿出来的是文化赝品、文化次品,虽然金碧辉煌,却缺乏真正的内核与灵魂:真实性、真实史事和人。所以,我们才通过“把人带回家”:“在村寨活化中,志愿者的吃住行带动当地村民的发展,让城乡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让乡村重新富有活力,”既创造出辉煌的文化产值、文化品牌,又能通过留住“人”,留住了古村古寨的内核与灵魂:鲜活的文化记忆、温馨的人际关系、淳朴的乡风民俗,为现代生活提供各种厚重而有意义的精神营养、价值营养。让古村古寨文化常驻人心,让古村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永续发展。
“人”是发展的主体,“人”是最鲜活、最生动、最丰厚和最原始的文化记忆的“活体”。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保护,受到重视的当下,我们才要多学习“把人带回家”的文化保护思路,让它得到更广泛的拓展!留住文化,造福社会!
![]() |
![]() |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