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漳墩镇桔坑村泔洋自然村的泔洋乡苏维埃政府遗址——闽北独立师驻地旧址,静静地向人们讲述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
姜地村的红军桥遗址充满沧桑。
东南网8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王柳珍 钱睿君)漳墩,这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闽北小镇,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80多年前,革命的红色,给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据漳墩镇党委书记蓝长柏介绍,漳墩属原中央苏区县,是闽北革命的策源地,也是闽北地区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少数几个红旗不倒的乡镇之一。
漂亮一仗:红军伏击大刀会
漳墩境内,有闽北独立师、建松政特委及泔洋苏维埃政府等多处革命遗址群,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苏区领导人黄立贵、陈贵芳等长期在此领导革命斗争。其间,黄立贵师长率领红军一部分驻扎在漳墩镇泔洋村,并建立了泔洋乡苏维埃政府,成为当时漳墩镇及周边地区的苏维埃政府中心,在闽北革命斗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火纷飞的岁月,漳墩有数千人投身革命斗争,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当地至今广为传颂。比如,在外屯、沙堤、焦坑等村,红军伏击大刀会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一仗大快人心,红军再震声威。
1935年初,国民党反动派组织本地大刀会向苏维埃地区进攻。马岚、凤坑、回龙、杭头、外屯、汀溪等地的大刀会(一心会、黄祖会),在敌人的策动下,聚集会徒300余人,在外屯的里八保一带横行霸道,四处破坏革命活动,反动气焰日益嚣张。大刀会还强迫各地群众加入,不愿参加者或以通共论处,或罚大米五桶(一百五十斤),群众敢怒不敢言。五月初,大刀会已纠集会徒近千人,对建松政苏区造成严重威胁。
5月15日,红军派一营兵力在外屯通往西表的要道——焦坑埋伏,焦坑四周群山怀抱,竹林茂密,红军摆好了口袋阵,途经焦坑村的大刀会近千名会徒进入伏击圈。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像猛虎一样跃出战壕,端着枪向持刀的敌群冲去。会徒们自认为刀枪不入、火海不侵,却死的死、伤的伤,锐气大挫,很快就溃不成军。大刀会头目周老杨、李兴松、陈正奴等15名会徒当场被击毙。
这一仗,大刀会一哄而散,被强征的群众回归家园,扭转了建松政苏区的紧张局面,为继续开创苏区革命活动,开辟新的革命道路创造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7-31“空调调高一度”也是文明素养
- 2017-07-31仓山区召开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再部署再推进会议
- 2017-07-31仓山区召开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再部署再推进会议
- 2017-07-31仓山区召开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再部署再推进会议
- 2017-07-31长乐市开展“文明进社区 温暖千万家”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 2017-07-31长乐市开展“文明进社区 温暖千万家”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