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尾:让渔歌再唱响
咖啡馆与渔船并存
沙坡尾渔船避风坞废止,沙坡尾的处境尴尬。
曾获得2013年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的项目——《市场配置下城市传统社区更新的规划转型》,如此描述沙坡尾的处境:“多年来,沙坡尾区域不断遭受现代城市快速发展与高强度开发的侵蚀,山海连城的城市格局面临破坏。同时,沙坡尾也面临着环境亟待改善、产业类型混杂低端、社会人文环境亟待保护等社区发展困境。”
这份研究认为,在复杂现实与商业开发的博弈下,沙坡尾社区面临着如何在一系列矛盾中获得新生的问题。
最早参与沙坡尾改造的,是商业力量。
80后厦门人孙诩,是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项目最早的操盘手。她见证并参与了近年来沙坡尾的变化。
2012年,孙诩接手沙坡尾项目时,看到的景象是:“尽管距离繁华的中山路、思明南路不远,但你很难想象这片区域依然是落后闭塞的状态,几乎没有新的商业业态,避风坞周边的鱼市,尽管为市民购买海产提供了便捷,但周边居民常常投诉,卫生条件很差,处处是鱼腥味。”
在孙诩看来,沙坡尾已失去了早先的商港地位,传统海洋作业已经是非主流业态,公众不能被自己的怀旧情怀所误读。相较之下,盘活沙坡尾,显得更加重要。
孙诩团队着手改造。避风坞边上的冷冻厂旧址,首先成为改造对象。经过她的打造,旧时的冷冻厂变身艺术西区,号称是厦门首个年轻文化艺术区。雕塑、陶艺、版画、服饰设计等文化元素先后被引进,避风港滑板场、Real Live等区域在短时间内成为沙坡尾的文化名片。而后,孙诩又完成了大学路、民族路等沿街店面的第一轮招商,大量具有小资情调的新商业业态先后入驻沙坡尾。
随着城市开发与商业入驻,沙坡尾避风港作为厦港海洋历史的唯一见证者,在商业底色下,其见证者的身份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沙坡尾清渔之后,关于“渔船与咖啡馆能否并存”讨论一度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