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晋江曾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市”,2014年后又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正在进入一体发展的时期。近年来,我市唱响为民创城主调,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推行全域一体创建,发挥城市文明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城乡统筹的资源整合作用,使之统一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中,有效推动了新市民的培育和新农村的建设。
一是城乡统筹建设美丽乡村。晋江主城区2030年将达288 km2,晋西、晋南辅城也将实现适度规模,但乡村仍将与城市共栖共生。为此,我市提出“全市一城”理念,把649 km2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管理,既发展壮大城市,又反哺带动乡村。实践中,我市以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为总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以城带乡的主抓手,努力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使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2012年以来,共有241个村和社区享受美丽乡村政策扶持,完成投资15.6亿元,整理土地1242亩,新建农房46.2万m2,新增绿化328.4万m2,建成公共设施137.3万m2,完成道路硬化691.1km,提高了许多村庄的颜值和内涵。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脱颖而出,共培育本级示范村69个、创建泉州市级示范村7个,磁灶镇大埔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和福建省美丽乡村文明创建示范村。为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去年我市把创建百个“最美乡村”纳入“十三五”规划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以乡愁、生态、内涵、风情为导向,探索环境整治、生态旅游、文化保护、田园风光和产业推动5种建设类型,深沪镇运伙村、英林镇东埔村等22个村和社区成为首批“最美乡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城乡互动培育文明乡风。现代乡村要有美丽的“面子”,更要有文明的“里子”。在以城带乡的实践中,我市既推动城市文明“城风乡渐”,又鼓励乡村文明“求同存异”,促进文明乡风茁壮成长。首先是继承传统兴家风。深挖家风家训经典,出版《晋江家训选读》,在五店市兴建“家训馆”,在乡村里倡建“家风廊”,使优良传统逐步复兴;坚持家风教化从孝行、亲子、邻里抓起,首创《晋江小学孝道文化读本》,作为必修课在13000多名三年级学生中试行;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涌现出一大批“美丽家庭”和“最美家庭”。金井镇围头村常年开展“文明户”和“家庭好角色”评选,成为一个典范。其次是引领群众除旧风。把移风易俗作为传统乡村现代建设和核心价值落地生根的抓手,大力宣传“时移则俗易”,着力做好倡行村规民约、发展农村公益、弘扬先进文化和加强社会治理“四篇文章”,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和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以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民风。全市392个村、社区全面推行村规民约,有效推动民风向俭向德向善,群众自我教化逐步上升为文化自觉。第三是崇德尚行树新风。突出爱桑梓敬乡贤、同乡井共守望、尊法律守规矩和学雷锋讲奉献四个主题,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公益文化、规则文化和志愿文化。以群众身边的好人、能人、带头人为“新乡贤”,广立“善行义举榜”,表彰“美丽晋江人”,将其事迹纳入乡土教育,引导群众恭敬桑梓、见贤思齐;把深化移风易俗与树立慈善风尚结合起来,鼓励群众节俭办事、参与公益,形成城帮乡、商帮农、村帮村、邻帮邻的互助社风,慈善总会筹募的28亿善款有一半来自简办婚丧喜庆的结余;广泛开展“八不”行为规范传播教育,把制定“市民文明公约”纳入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行权范围,配套出台禁止乱搭拱门、乱养鸡鸭、乱贴广告和送丧队伍招摇过市等一系列政府通告;支持城市志愿服务组织为乡村培养队伍、在农村发展分支,起到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志愿服务团队已发展到400多支、7万多人,带动10 多万名群众常年参与。第四是共建共享倡文风。组织文明单位与农村“结对子、种文化”,推行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联动建设,少年宫扶持政策向乡村和外来工子弟学校倾斜,完善了乡村文化设施。“一公里半径”自助图书馆群、“2131”数字电影工程相继建成,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健身路径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学校少年宫发展到114所,“大美晋江”舞台艺术工程、“文化惠民”电子券惠及乡村居民。
三是城乡一体留住文脉乡愁。始终坚持城乡生态人文一体建设、文脉根脉一脉传承,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生态系统和“老年人觉得怀旧、年轻人觉得时尚、华侨觉得乡土、外地人觉得闽南”的城乡文化景观。2014年以来,植树造林、清水静海、环卫保洁、治污减排“四大行动”同步实施,新增造林4.32万亩,各类污染源销号829个, 21条河流落实“一河一长”,14个田园风光项目接续推进,去年年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26%,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市称号。同时,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保住五店市传统街区、建成安平桥海丝景区,还把“五古丰登”作为美丽乡村和文明村镇建设的题中之义,普查古街、古厝、古树、古桥、古寺,颁行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传统建筑保护管理规定,落实每年5000万元专项保护资金,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和业态提升,推动传统乡村现代复兴。先后有9个村落进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休闲乡村和国家、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安海即将成为中国历史名镇,它们承载的良风美俗、传统美德和人文印记,正在拓展基层宣传文化阵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人是城镇化的核心。如果说乡村、乡风和乡愁是农村文明建设的着眼点,那么,推进同城同待遇则是工作的着力点。
一是推进本地农民市民化。15年前我市首吃螃蟹,取消了农与非农的户籍登记区别,近年来又通过居民待遇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努力,使之变成惠及乡村的真金白银。在晋江,无论是社会保障、教育机会、医疗服务还是公共文化,本质上的城乡差别已基本消弭,社保、低保、新农合医保、治安综合保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适龄学生同等共享义务教育和公办高中、职专免费就学的机会。另一方面,我市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交通、通讯、能源、环卫和安全网络。乡村公路通达所有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镇镇通公交车,村村通自来水,环卫保洁实现城乡三级负责、一体运作,村和社区全面配备专职巡防队,每村至少装备60个高清监控,发挥了强大的威慑作用,基本实现“两抢”零警情。
二是推进外来人口本地化。晋江常住人口242万,新晋江人达130万。2011年以来,我市相继率先推行居住证和零门槛落户制度,不断丰富外来人口接纳体制的市民化、均等化内涵,使之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目前,外来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拥有30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权利,基本实现了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
各位领导、同志们,晋江现阶段文明建设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行的。如果说有什么感想,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人始终是城镇化和文明建设的核心。今后,我们将按照会议的部署,继续唱响创城主调,打破二元分割,推行一体创建,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7-25“张家港经验”引领文明城创建的四点启示
- 2017-07-25融合“八不”文明规范 集美盛光书院举办特色书法课程
- 2017-07-25融合“八不”文明规范 集美盛光书院举办特色书法课程
- 2017-07-24文明风行海沧礼让共建风尚 “文明小斑马”走红海沧街头
- 2017-07-24文明风行海沧礼让共建风尚 “文明小斑马”走红海沧街头
- 2017-07-24南靖县开展“创建文明县城,喜迎金砖宾客”宣传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