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的自然之城——顺应自然,遵从规律,胸怀大局,厦门牢牢把握住城市发展方向
背山而立,远眺大海。一块紧邻城市核心区的“黄金宝地”,总面积40公顷,土地出让价值超百亿元,如何开发?
厦门的选择是——圈起来“养鸟”。
为了保护好被称为中国最美丽夏候鸟之一的小生灵,厦门于2011年成立了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设立自然保护区,厦门的惊人之举开一时风气之先。
“面对商业开发与生态保护之争,厦门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理念,早已渗透到骨子里。”厦门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余进说。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厦门在狭小土地上,先后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厦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
得失方寸间,弹指乾坤大。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有言:“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
城镇化浪潮下,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是继续粗放型扩张,放大城市边界做大城市规模?还是有守有放,坚持城市应有的人居价值与生态底线?厦门坚定选择了后者,守护一方诗意栖息之地。
“厦门人把绿色当成财富,对自然很友好。”孟加拉国留学生孟山在中国待了5年,对厦门的“规划秘诀”十分赞赏。
城市空间虽小,手笔却大:全市近六成土地面积划作生态屏障区,禁止大规模开发建设——顺应山体、丘陵、溪流、湖库、海岸形成的山海连接廊道,厦门主动划出红线,避免城市空间无序蔓延。依托背山面海的自然格局,厦门打造内陆山区“绿色”森林生态屏障和近海海域“蓝色”海洋生态屏障。
“厦门面积本来就小,划出生态红线后,全市可用建设用地只有约600平方公里,还比不上北京五环内的面积。我们就是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好、利用好。”厦门市规划委副主任任国岩说。
良好的规划,贯通历史和现实,引领着城市的未来。
城市规划众多,不同类型的规划体系相互“打架”,是不少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对比发现,过去不同部门制定的厦门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差异图斑竟然有12.4万块,一些建设用地指标不能直接使用。由于规划依据相互矛盾,部门意见无法统一,导致项目审批难、落地难。”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胡亮信坦陈。
以更高起点、更高站位谋划城市格局,把脉发展大计——厦门大刀阔斧进行“多规合一”改革。融合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总体规划等多部门空间性规划,形成了以生态为本底、承载力为支撑基础的全市域统一的综合空间规划体系。
规划引领,立法保障。2014年,厦门市人大审议通过《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此为引领创新实践“多规合一”,明晰了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城市建设主要思路。
多年来厦门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折腾、不拧巴、不较劲,让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相融。
厦门的城市智慧,更体现在城市巨变中从未迷失的文化底蕴里。
在曾厝垵最东头,一条马路明显分为两段:往东一段宽阔平整,往西进村口则是“城中村”味道的小路。正是这“城中村”保住了曾厝垵的“文艺范”。
“当时,曾厝垵面临拆迁问题,已经拆到这个路口了。”思明区滨海街道副主任杨邑新说。是一拆了之、开发房产,还是整合资源、转型升级?思明区纠结过。
2013年,曾厝垵被列为“城中村”转型试点。昔日蒙尘的闽南古厝、渔村文化得到发掘整理,在政府引导与社区共建下,既保护原生态的渔村历史风貌,又注入时尚多元的文化创意内容。
城市发展浪潮中,厦门就这样守住了诸多历史文化底蕴,留住了城市静气。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7-24文明风行海沧礼让共建风尚 “文明小斑马”走红海沧街头
- 2017-07-24文明风行海沧礼让共建风尚 “文明小斑马”走红海沧街头
- 2017-07-24南靖县开展“创建文明县城,喜迎金砖宾客”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 2017-07-24仓山区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移风易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总评实地考察迎检等工作
- 2017-07-24建阳区“文明礼貌月”志愿服务活动为文明城市创建增光添彩
- 2017-07-24大田县:召开创建第五届省级文明县城总评工作部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