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龙江精神”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大力实施“五古丰登”行动计划,以传统文化为底色,以富美乡村为阵地,以古街、古厝、古寺庙、古树、古桥等“五古”自然和文化遗存为示范,突出古为今用,注重传承创新,让群众在家门口坐享“文化盛宴”。
一、彰显古村新貌,共享文明生活。落实生态建设“保护优先”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实现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一是加快建设文明宜居乡村环境。按照“保护原有风貌、不搞大拆大建、杜绝千村一面”原则,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修缮,“不砍树、不填塘、不占田、不拆房”,尽最大努力保留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文化底蕴。全市涌现出“闽南古风、生态水乡”的浮宫镇田头村,“先看田园、再看家园”的东园镇东宝村,“又见炊烟、古渡古街”的东泗乡卓港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富美乡村建设,营造了点上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良好环境,为农民群众创造了更为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已升级建设40个富美乡村,力争在五年内把全市一半以上的乡村建设成为富美乡村。二是积极拓展乡村文明共享空间。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注重选择那些具有文化底蕴和景观价值的老建筑,改造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在农村,重点规划建设东宝村“乡愁馆”、田头村“归田居”等一批文化基地,搜集展示近现代时期具有古早味、闽南风的生活物品,留住乡村记忆和美丽乡愁。在城区,对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旧齿轮厂,改造建设龙头文化公园,利用原有厂房建设农民戏馆和农民画馆,常年举办各类文化展览和文艺活动,已经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百姓大舞台”。目前,全市基本形成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有乡镇均建成综合文化站,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20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0多处,农家书屋实现村级全覆盖,“村村响”覆盖率达92%以上,文化共享更多地走进农村千家万户。
二、坚持古为今用,守住精神家园。积极挖掘和弘扬龙海优秀历史文化,打造一批乡村“文化地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一是弘扬“龙江精神”。上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丢卒保车、顾全大局、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龙江精神”,是龙海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依托九龙江生态底本和历史文脉,规划建设西溪生态文化园,新建了“龙江精神展示馆”和“古窑陶艺文创园”,既满足了群众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需求,又是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基地。二是激活“月港文化”。龙海古月港是明朝中后期我国唯一合法的出海贸易港,孕育了“敢闯敢试、同舟共济、开放开明、和谐包容”的海商精神。近年来,龙海以月港申遗为契机,抢救和修缮了包括“七个古码头、一条明代古街”在内的月港历史风貌区,充分挖掘月港文化,重现月港历史记忆,激活月港古镇的生机与活力。今年春节举办首届月港彩灯庙会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超过20万人次的群众参与。三是传承“埭美家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埭美村,是闽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一张规划管五百年”在埭美代代相传。我们在启动整村保护的同时,注重挖掘“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埭美家风,规划建设“家风堂”,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成为全市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的示范样板,今年3月被福建省妇联命名为“福建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7-24龙岩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月启动
- 2017-07-24漳平市妇联五措并举为城市文明添光彩
- 2017-07-23200多名导游集中“充电”垃圾分类 引导文明旅游
- 2017-07-23龙岩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月启动
- 2017-07-21长乐市场监管局召开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部署会
- 2017-07-21东山县文明志愿者们在行动 助力文明县城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