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为民利民惠民 切实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省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靠农民参与、让农民满意,真正让创建活动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成为群众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特别是在保障农民接受培训和享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加大砝码,助力精准扶贫脱贫,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壮大乡村建设主体。从2013年开始,我省针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逐渐从试点市、县推广到70个主要农业县,同时,启动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安排3000万元,补助1.2万名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到农业大中专院校进行学历教育。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每年安排200万元,培训农民90万人次以上。出台《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和扶持办法》,截至2016年,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9970名,极大地壮大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我省着力在软环境上进行帮扶培育,使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变化、享受到了成果。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让农民从文化的旁观者变成参与创造文化的主人公,特别是在“我们的节日”期间,广泛开展三下乡活动,与农民共办文化活动,共享文化盛宴。厦门市省级及以上文明单位和培育对象全部与农村签订文明新风共倡、文化活动共办等六个方面的共建协议书,实现150个村全覆盖。着力弘扬“红色土地、红军故乡、红旗不倒”的“三红”精神,龙岩市扎根基层的160多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农民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修养。实施“五古丰登”行动计划,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守住了村落空间形态的“筋骨肉”,将传统“DNA”传承给子孙后代,经过调研、考核,确定了 “五古丰登”活动示范点20个。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委省政府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公共图书馆90个,文化馆97个,博物馆119个,乡镇(街道) 综合文化站1125个,行政村和城镇社区文化服务点(含农家书屋)13918个,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队近千个,激情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点2000多处,相对固定的群众文化队伍2万多支,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责任编辑:卓志沐 |
- 2017-06-01三明市委文明办主任张炜琳率队到建宁县指导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 2017-05-27三明市委文明办到泰宁县指导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 2017-04-26让阅报栏成为精神文明阵地
- 2017-04-11长乐市召开2017年精神文明信息工作培训会
- 2017-04-11吐故纳新让精神文明创建更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