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的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我特别节省,每天在食堂吃饭不超过六块钱,早餐两根油条一杯豆浆,一块二。午餐晚餐的话,我们学校的食堂是可以打半份菜的,所以每次就4毛钱米饭加3个半份菜,两块钱左右。晚上上完自习回来如果饿的话,最多再加个茶叶蛋。”网友“Shannon”说,就这样过了一阵子。突然有一天,收到来自校园一卡通管理中心发来的邮件,让他去领取生活补助360元。(7月13日《新华视点》)
这种偷偷地资助大学生,在中科大有一个专用名词叫“隐形资助”,是中科大于2004年在全国大学中首创的,目的在于让贫困大学生更加有尊严地接受资助。的确,相比于以往的那种“公开演讲比惨”、公开家庭贫困信息等方式,“隐形资助”更适合资助贫困大学生,更有利于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家庭是无法选择的。家庭贫困并不可耻,但将一个大学生的家庭贫困当众“宣讲”,从而获得资助,这对于一些自尊心极强的大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有的贫困大学生宁愿自己辛苦些,也不愿意去申请资助,因为一系列的“信息公开”动作的确是让人觉得不是滋味,有时候完全是用尊严去换取的。
“隐形资助”,就是大学利用网络对新生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综合各院系平时掌握的学生生活情况,建立了每学期更新的贫困生数据库。通过细致的情况统计和优化的大数据分析,筛除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坏数据”,为真正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换言之,你大学中生活学习,不用申请贫困生资助,“大数据”就会统计出你的贫富程度,就会测出你的真实经济状况,从而得出是否需要资助。一旦符合资助条件,就会“暗暗”地通知你,将钱打到你的卡上,即便是周边同学也是无从得知。这样的资助方式,既能够让贫困大学生获得资助,又维护了尊严。
据了解,从2004年到现在,中科大已“隐性资助”贫困生4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600万元。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到中科大“取经”,这种“低调而温馨”的做法已在越来越多大学校园中施行,这是可喜现象。资助贫困大学生,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在“互联网+”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想要做到“隐形资助”并不困难,关键还在于大学要意识到贫困大学生获得资助是一种帮扶,而不是“施舍”。只要能够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类似维护大学生尊严的“隐形资助”也就会不断涌现了。(泉州市委文明办 郭文斌)
责任编辑: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