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7月14日讯(通讯员 柯生杭 戴艺文)轧内村地处漳浦县佛昙镇南部,古称代卿,俗称大坑,村境面积3.5平方千米。该村辖有三个自然村,599户,2366人,党员66人。村内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有陈元光屯兵处、陈氏家庙、台湾宜兰陈氏祖庙、玄天上帝公庙、都督府、鸿江书院、100亩淡水湖-鉴湖、千年古樟古榕树群等。近年来,为改变软弱涣散面貌,村党支部在组织建设、产业提升、民生工作等环节上带领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功实现转化提升。
建队伍强堡垒,夯实党建基础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村党支部将每月20号定为党员干部活动日,组织党员干部通过读报、看新闻,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并由市派第一书记给广大党员上党课,形成组织生活常态化的浓厚氛围,有效激发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动力,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和宗旨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驻村工作组以“一对一”的形式对村干部的村级业务工作进行培训指导,充实村干部的业务知识,提高工作实践能力,帮助村级各项工作更好开展。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村党支部以联系帮扶群众为抓手,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方面,以“5+1”形式,每个党员挂钩5户农户和1户困难户,入户走访,深入到所帮扶对象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实际困难和有关需求,帮助谋划脱贫致富的途径和办法。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群众事务党员代办”制度,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与村两委干部一起轮值轮岗,利用“便民代办点”平台,让党员干部充分履职,为群众解疑答惑、办理各项业务。
建设互促型党组织。深入开展与后许村结对共建活动,学习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轧内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代表选择性参加后许村党组织活动,学习借鉴总结工作中的新经验,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推行两村党员共同学习培训等一系列互动性较强的组织生活形式,推动两村党建互促融合。
兴产业促发展,助民增收致富
为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百姓致富,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发展模式,振兴农村经济。
发展特色产业。以水产养殖为重点,委托省水产研究所编制完成“福建(漳浦)海洋经济生物种业创新与产业示范园”规划,搭建新型平台,引进高新技术,研究培育优良苗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目前,该园区内共有育苗场和养殖场300多家,新增26家,涵盖了鱼、虾、贝等主要海洋经济生物品种,年产值达数亿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产业。
整合开发资源。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以鉴湖为中心,通过对古樟园、石猴讲堂、玄天上帝庙、陈元光屯兵营等自然景点挖掘包装,打造人文生态景观与规划路线连点成线的景观游布局,推动以旅游业为主的农村服务业发展,全力打造具有闽南传统文化特色乡村旅游村,实现产业转型和生态建设“双赢”。
加强技能培训。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讲座,邀请专家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同时普及一些政策知识,提高农民种养技能,拓宽农民发展思路,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办实事谋民利,凝聚广大民心
完善基础设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村党支部通过在端午节举办“鉴湖龙舟大赛”等方式,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共建美丽新农村。两年来,轧内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了2座农民休闲公园,新建标准公厕6座、凉亭1座;完成5.8公里排水沟建设,路面硬化4.3公里,铺砌路沿石2100米,安装巷道路灯170盏,整治裸房45套,村民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美化村庄环境。针对村容村貌脏、乱、差,轧内村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不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一方面,成立一支综合执法队伍,加强违章建筑、乱搭盖、占道经营、乱放广告牌等规范整治,确保道路整洁美观。共拆除废旧弃房屋、猪圈、牛棚、旱厕等302间4100多平方米;清理了巷道杂物乱石及陈年垃圾965车;新建垃圾中转站2处和1个污水处理池;因地制宜种植各类树木6560棵。另一方面,将保洁机制市场化运作,实施卫生保洁外包。由村委会组建专门环境卫生监管队伍,督查每日的卫生保洁,减轻村委会的压力,确保日日保洁到位,实现村庄干净、整洁、美化。
展现和谐风貌。构建“1+2+3”工作模式,即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调委会和便民服务代办点为平台,以村级调解员、综治协管员和党员代表为主要力量,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认真解决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保一方平安的屏障作用。同时,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精神生活,通过入户走访、分发宣传单、播放村广播等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新风新貌。
(漳浦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孙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