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参与塑料瓶回收
“我们每学期举办6次‘绿色银行’活动,有1000多人参与,2014年以来共收集了两万多个塑料瓶。”勾仁良是福建师范大学绿色环保协会、福建青年触享公益等组织主要负责人之一,和垃圾分类打了两年多交道。
刚进大学,他就在学长的带领下接
触到环保公益活动,成了一名热心的志愿者。
那时,福州蓝山四季小区开始做“垃圾干湿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示范点”项目。居民收集家中的厨余垃圾,统一送进处理机发酵成有机肥,同时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在“绿色爱心日”换取日用品、有机肥、农产品和小盆栽等。
每两周一次的“绿色爱心日”,正是由勾仁良和同学们在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带领下开展的,每次活动都是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好机会。
这个模式也被他们带回了校园,“绿色银行”在福建师范大学的新校区也开张了。
“学生们爱喝饮料,塑料瓶的数量较大,又容易回收,我们就把塑料瓶作为切入点,号召大家关注、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勾仁良说,他们鼓励同学们平时不随便丢弃塑料瓶,而将之清理干净后参加每两周一次的“绿色银行”活动日;给同学们设立账户,每次带到活动日的塑料瓶按大小、数量换成积分,登记在专门设计的“存折”里,积分可兑换文具、小绿植……
收集到的塑料瓶统一送去了废品站。虽然卖废品的钱很少,积分兑换的东西也不昂贵,但这活动让更多人知道,垃圾有时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如今,“绿色银行”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活动还走进了闽江学院、闽江师高专……
“两年来,发现在校大学生对参与环保很有自豪感,对垃圾分类的接受度挺高的。未来他们走出校门,社会上就多一分力量支持垃圾分类。”勾仁良说。
宣传尤为重要,呼吁更多助力
“这些年,大家从媒体上或是外出
旅游时或多或少接触到垃圾分类的概念,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究竟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具体怎么分类,我们还需要宣传、再宣传。”不久前,省委党校原副教授、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阚小冬,以《法眼看环保 以垃圾分类为例》为题,在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上了一
堂课,呼吁通过立法、加快垃圾分类产业化,推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实现。
从5月底开始,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专家,在福州市有关部门单位开展了多场讲座,讲授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具体做法,以及垃圾分类进社区的工作方法等。
“福州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是一个大好机会,一来通过实践来加深认知,二来为大面积铺开垃圾分类探索模式、收集数据。”阚小冬说,现在宣传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更多接触家庭垃圾的老人,需要有效、明了的宣传,而非空洞的标语。通过中小学生带动整个家庭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还需要一些有专业培训、有经验的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志愿者回到家门口来做支持与督导。
“垃圾处理的下游企业是我们急需的。”福建师范大学生态学、植物学教授张鼎华认为,比如餐厨余可以堆有机肥,塑料袋可以再生、炼油,污泥、建筑垃圾可以制造砖瓦,废玻璃可以作为沙子的替代品或由生产企业回收,旧电器可以拆分回收原料……“有了前端的垃圾分类和下游的回收企业,我们不仅可以减少处理垃圾的成本,甚至还能‘向垃圾要GDP’。”
“当市民真正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了垃圾的循环路径之后,会更容易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张鼎华说,但习惯是需要约束的,要从制度上建立奖惩机制,政府在设置分类垃圾桶、垃圾袋、宣传栏、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等同时,也要加快立法保障垃圾分类的执行。
责任编辑:卓志沐 |
- 2017-05-24金山街道召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部署大会
- 2017-04-27“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力度”
- 2016-12-19厦门启动垃圾分类宣导 3年内生活垃圾要减量20%
- 2016-06-26集美区大力开展2016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坚行动
- 2015-12-31厦门市集美区四举措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