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罗张昕(右)和另一名参与志愿服务的孩子正在演唱会上发放荧光棒。
每逢周末,总有一群家长和孩子到厦门市青少年宫学习——这个“家长学校”(青年公益讲堂)由有经验的儿童教育专业讲师授课,家长可免费学习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父母自我提升等课程。
“家长学校”至今已举办18个学期、近300场次家庭教育讲座,超万名家长从中受益。不少家长有“学以致用”的愿望,希望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市青少年宫的青年家长义工服务队就这样萌芽了。
服务队今年3月成立,目前已形成25个家庭“亲子义工”。他们将家庭教育融入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爱与奉献同行,大手牵小手,一起做公益”的理念得到数百名家长响应。
作为全市志愿服务队伍中特别的一支,他们说:愿为厦门会晤发光发热,让城市更文明。
付出努力:
带着八岁孩子 做演唱会志愿服务
5月9日晚,市青少年宫在红领巾剧场举办的“一场流行音乐与青少年的对话——林津锋好友乐队演唱会”公益演出,“亲子义工”首次登场。
当天是工作日,张毓瑜特意请了年假赶去,8岁的儿子罗张昕也吵着要去。“商量后,儿子答应先做作业,再自己过来。”当晚6时许,二年级在读的罗张昕,独自从五缘湾的市音乐学校出发,先坐公交再转BRT然后步行,赶到市青少年宫。张毓瑜很注重培养儿子的独立能力,所以期待着他第一次的表现。
经过分工,家长们负责签到、指引、发放节目单,罗张昕和另一位小朋友则在门口发放荧光棒。刚开始来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没什么人去接他们发的荧光棒。约10分钟后,罗张昕有点委屈。“他跑来问我,为什么大家都不拿。”张毓瑜一番开导,儿子才又回去。
随着小孩子越来越多,他们手中的荧光棒越来越受欢迎。罗张昕还主动教他们使用荧光棒。近一个小时的引导,在“游戏”般的体验中结束了。
“下次,我还要去。”罗张昕觉得好玩,那晚也睡得很香。而对张毓瑜来说,这样的经历特别宝贵,不仅收获帮助他人的快乐,还能见证儿子的成长。
收获快乐:
亲子共同学习 获得别样成长乐趣
“以前,儿子内向、娇气。”张毓瑜不禁想起,他俩上“家长学校”第一节课时的情景:2014年10月,儿子还在读大班,一开始还纠结“要不要进去”。不过,从第二节课开始,儿子就越坐越前,碰到喜欢的老师还主动分享小零食,给予拥抱。慢慢地,罗张昕变得活泼了。
张毓瑜自己也产生了变化。“之前我想做义工,看到报名表特长一栏,就退缩了。”张毓瑜说,青少年宫老师给了她勇气,“他们告诉我,只要有热心能坚持就行。志愿服务队也会有专业的培训。”张毓瑜说,自从上了“家长学校”,她学到很多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和孩子是平等的关系,遇事应该沟通而不是着急。”
家长彭素倾也深有体会。她说,“家长学校”让他们打开了心扉,敢于尝试改变。“以前,我总是盯着孩子做作业,催他学英语。”自从上了课,她学到了“要想孩子改变,只有自己先改变。”为此,中专文化的她从零开始学英语,儿子李博涵也吵着要“考”妈妈。一问一答中,激起了儿子的学习兴趣。彭素倾说:“现在,我们也有了默契,不懂不会的就一起学习。”
见证“共同参与”的魅力后,要如何授之以渔,张毓瑜和彭素倾都选择了“亲子义工”。张毓瑜说出不少家长的心声,“我们希望孩子能养成‘愿为他人为社会做举手之劳之事’的文明习惯。”在她们看来,这是“家长学校”教会她们的,也是对“家长学校”这样的社会爱心力量的回报。
【名片】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基地,厦门市青少年宫致力于公益品牌活动与文明志愿活动的开展,集合了一大批有爱心有专长的青年志愿者和小志愿者,建立了包括青年家长义工服务队、“心灵小屋”心理咨询师志愿服务队、凤凰花青年志愿艺术团、家庭教育志愿宣讲团在内的多个志愿者团队。(厦门日报)
![]() |
![]() |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6-22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文明创建要抓细抓实抓到位
- 2017-06-22让“善行使者”成为文明城市的标配
- 2017-06-22让文明成为毕业季的主旋律
- 2017-06-22志愿服务成入团要件彰显时代文明
- 2017-06-22创城进行时丨延平:快来@我,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信箱开通啦!
- 2017-06-22建瓯市委文明办召开学习“四比六促”精神传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