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来稿选登> 三明> 大田县 > 正文
大田县:文明创建扮靓“幸福之城”
http://wmf.fjsen.com 2017-06-21 16:26:16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文明风6月21日讯(通讯员 郑宗栖)6月的岩城大田烂漫而活力,公共环境整洁,交通秩序良好,大街小巷绿树红花,市民举止彰显公德文明,处处欢声笑语……幸福文明之花开遍了山城的各个角落,勾勒出一座“幸福之城”“绿色之城”的最美画卷。

创建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福利

“让我们居住的城市美起来,靓起来,这是我们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所在。”大田县委文明办主任蒋先切说:“在创建过程中,大田始终与生态文明共伴同行,这个过程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大生态文明’的提升过程。”

创建文明城市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科学评价,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指标”,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张名片。对于山区县来说,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更被赋予深刻内涵——不仅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所需,更是打造县域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

6月的大田均溪河,使人沉醉。一段约2130米的休闲木栈道跨在北岸,在沿岸鲜花、河水的映衬下,蜿蜒的木栈道婉如浮在水面上的玉带,满目皆绿,满目皆景,与城市楼宇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颇具诗意的画卷。

2009年,大田县在全省率先实行河长制,紧紧抓住“人”这个根本,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尝试着从制度和机制层面进行创新,走出一条山区矿产资源大县治水之路。该县通过成立河长制工作委员会,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实现实时管河、依法治河、智能护河全覆盖。

呵护母亲河,重在全民护河。大田共有168条干支流,配有168名河长,并组建“一河三长”队伍,由河段长、督查长、民间河长共同管护一个河段,三管齐下、互动补位,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推进。

实施“河长制”要形成长效机制。该县树立“大生态”理念,坚持“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的治河方略,全面推进将矿山打造成工业园、物流园、公园、田园、家园的“五园”矿山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深入实施“全民造林绿化、共建美丽大田”三年行动,对流域两岸、公路两侧一重山及生态脆弱区实行三年禁伐。今年来,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0.1﹪,被授予“省级生态县”称号。

弛而不息,久久为功。河长制的推行,使大田境内河流华丽转身,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不断释放的生态红利,使百姓享受综合治水得到的成果,并为之点赞。

家住富山新村的56岁范承海说:“每天清晨,我都到河边木栈道或绿道,呼吸新鲜空气做运动,感觉生活在这个‘绿色之城’特别幸福!”

播撒文明种子 办事便利快捷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文明城市传播者和受益者。如何彰显出文明的符号?这应更多体现在市民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上。

在创建活动中,该县把各项创建目标责任分解到部门单位,充分调动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参与,成为全县创建工作的原动力和生命力。

每年的寒暑假,大田一中的学生们都要领一顶特殊的寒暑作业——开展 “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成立各个“带法回家”实践小组,活跃于大田县各乡镇、山村、社区、街道、工厂、矿山等各个角落,开展普法宣传。学校还根据乡镇不同特点,加强了与当地政府、司法等部门的联系,并选派了教师指导各个小组活动的开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完成这份特殊的假期作业。

学生“带法回家”把法律知识传播到其所在家庭及区域,下活了全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一盘棋”,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

县里还将文明创建活动与“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学习培训、“四风”转变,广大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窗口行业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态度明显转变,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6月4日,大田县行政服务大厅让人倍感温馨,现场紧张忙碌而又井然有序。市民陈晓红到工商局窗口办理个体户相关手续,来了一会儿,手续就办完了,这让她感觉到真正的方便与快捷。

热情善为,助力发展。大田县行政服务中心一些重点服务部门,比如民政、国土、房管所、交通、林业、人社、投资项目统一受理窗口等单位,在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全程代办服务的基础上,便民服务事项推行周末无休、项目审批服务事项推行周末预约无休的办事服务机制。

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郭秀完介绍,服务中心还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开通门户网站和移动手机APP一指通,推进审批事项网上报件,倡导24小时不下线,365天无休日的服务理念,将中心打造成为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政务超市”。

陈晓红感叹道:“以前如果要办理这些手续,最少都需要一天到两天的时间,而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办成了,因为‘文明’让时间缩短,效率变快!”

志愿服务活动 彰显文明风采

6月1日,大田县地税局组织学雷锋志愿者,走进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关爱天使,情暖特校”活动,向该校捐赠2万元用于购买律动操服、演出服、音乐器材、文具等物品,为孩子们的“六一”儿童节献上了一份真情祝福。

早在三年前,该局与县里两家特殊教育机构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每年合计提供不少于3万元资助,并定期上门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除此之外,该局还开展了扶贫助困、驻村蹲点、爱心捐赠、文明劝导、交通督导、“双拥”等各类公益活动,每年支出帮扶资金12万余元,多次被县政府授予“爱心助残单位”。

这是大田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蒋先切介绍说,在大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一个常态化的长效机制,避免了出现活动开展的强制性、功利化、形式化等现象,而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为。

县里通过机制化的工作设计,建立完善了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服务等工作,组建志愿服务数据库,截止目前城区注册志愿者达3万余人,占建成区常住人口的22%。县城8个社区全部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成立各级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队60多个。

同时,县里还积极推进共产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党员“一员多岗”、“一岗双责”制度、“挂徽章”、“亮身份、展风采”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引导党员时时铭记党员身份、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搭建起了大田特色志愿服务平台,使志愿服务活动生动活泼、持续健康发展。

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该县结合帮扶对象特点,突出服务“量身定制”。比如,针对“空巢老人”现象,采取“一助一”、“多助一”的帮扶模式,通过定期与帮扶对象聊天谈心、上门帮做家务等方式,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和健康状况,在生活、情感上为老人们送去温暖。

家住城东社区的退休干部陈志明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田的变化,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无不彰显出文明创建带来的福音。”

显然,在创建文明县城的进程中,大田留下了一个个蝶变的华丽瞬间,在建设科技、绿色、快乐、活力、和谐“五个大田”的征途中,脚步更为坚定从容,更使这痤山城的魅力指数、幸福指数得以不断提升。(大田县委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