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6月21日讯(通讯员 郑宗栖)6月的岩城大田烂漫而活力,公共环境整洁,交通秩序良好,大街小巷绿树红花,市民举止彰显公德文明,处处欢声笑语……幸福文明之花开遍了山城的各个角落,勾勒出一座“幸福之城”“绿色之城”的最美画卷。
创建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福利
“让我们居住的城市美起来,靓起来,这是我们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所在。”大田县委文明办主任蒋先切说:“在创建过程中,大田始终与生态文明共伴同行,这个过程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大生态文明’的提升过程。”
创建文明城市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科学评价,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指标”,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张名片。对于山区县来说,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更被赋予深刻内涵——不仅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所需,更是打造县域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
6月的大田均溪河,使人沉醉。一段约2130米的休闲木栈道跨在北岸,在沿岸鲜花、河水的映衬下,蜿蜒的木栈道婉如浮在水面上的玉带,满目皆绿,满目皆景,与城市楼宇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颇具诗意的画卷。
2009年,大田县在全省率先实行河长制,紧紧抓住“人”这个根本,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尝试着从制度和机制层面进行创新,走出一条山区矿产资源大县治水之路。该县通过成立河长制工作委员会,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实现实时管河、依法治河、智能护河全覆盖。
呵护母亲河,重在全民护河。大田共有168条干支流,配有168名河长,并组建“一河三长”队伍,由河段长、督查长、民间河长共同管护一个河段,三管齐下、互动补位,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推进。
实施“河长制”要形成长效机制。该县树立“大生态”理念,坚持“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的治河方略,全面推进将矿山打造成工业园、物流园、公园、田园、家园的“五园”矿山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深入实施“全民造林绿化、共建美丽大田”三年行动,对流域两岸、公路两侧一重山及生态脆弱区实行三年禁伐。今年来,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0.1﹪,被授予“省级生态县”称号。
弛而不息,久久为功。河长制的推行,使大田境内河流华丽转身,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不断释放的生态红利,使百姓享受综合治水得到的成果,并为之点赞。
家住富山新村的56岁范承海说:“每天清晨,我都到河边木栈道或绿道,呼吸新鲜空气做运动,感觉生活在这个‘绿色之城’特别幸福!”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