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未成年人> 空中课堂 > 正文
[中国文化二十四品]岁时节庆话民俗:细说端午节
http://wmf.fjsen.com 2017-06-16 16:41:12 刘筏筏 来源:中国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清·王时敏《端午图》,描绘了端午时用于祛邪的菖蒲、艾草等植物

夏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午、端阳、重午,是中国,乃至于整个汉文化圈的传统节日。所谓“端”,即初始,开端,元人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那么,端午节究竟缘何而起?为何处于端五之日?食粽赛舟等习俗又具有什么别样的意蕴?下面就请听我们为您讲述端午的故事。

端午之起源

1屈原传说

  (《荆楚岁时记》明万历宝颜堂刻本)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流传最广。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谓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

差不多与《荆楚岁时记》同时的《续齐谐记》则说得更清楚:“屈原五月五曰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曰,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

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们对于这位爱国大诗人的死感到十分哀伤,于是乎驾着舟楫想要找回他的遗体,于是就有了五月初五日赛船的风俗。还有一些人则向汨罗江里投入米食,后来则发展为了食粽子的习俗。

  (宋·李公麟《九歌图》中的屈原,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2龙之崇拜

不过后世学者大多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屈原的说法是后世的附会之词,是在屈原之后数百年的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才有记载,而实际上许多端午的习俗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

据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的习俗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端倪。它是源于古代以龙为图腾的吴越族举行龙崇拜的节日。

众所周知,吃粽子和赛船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活动,有意思的是,这两大活动都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饭团投入水中会被蛟龙偷吃,所以才会在外面裹上艾叶,这才有了现在的粽子;而端午赛船所用的船只往往会做成龙的样式,又称为龙舟。

而且根据西汉刘向《说苑》中的记载,吴越之地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表明吴越先民很早就把龙作为图腾;《荆楚岁时记》也记载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也与“像龙子”的文身习俗遗迹相符。

3祛邪镇恶

还有学者认为,端午节是始于“镇恶月恶日”之俗。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把五月视为“恶月”,五日更是恶月中的“恶日”。

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曾经要把他抛弃,认为五月生的孩子,长大“将不利其父母”。汉代古籍《风俗通义》载:“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又载:“俗云五月到官,至免不迁。”

  (清·任预《端午图》)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从气候上看,五月进入夏季,各种疾病及蛇、蚊、蝇等有毒有害的各种虫类开始为害。因此,必须要在最恶之月最恶之日的五月五日镇恶,以祛邪、解毒、免灾。

4民族心理

此外,中华民族的心理也是一个原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民俗心理重视同一与和谐,在节日日期的确定上,喜欢选择月日同数、月内取中、年内对称的日子为节庆日。

  (清·丁观鹏《乞巧图》,七月七乞巧女儿节也是月日同数的节日)

其中月日同数的节日有:正月正(春节)、二月二(春龙节)、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晒霉节)、七月七(女儿节)、九月九(重阳节),共七个,端午就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这些月日同数、 月内取中、年内对称的节日在形成之初并非都是如此,而是在后来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它透漏出人们刻意追求同一、取中、对称的和谐心理,是一种对美好境界的追求。民俗中的各个节日就分置在这些以一年为一个循环周期的各个不同的节点上,周而复始。

在中国古代,节日的特点就是复合的、综合的。而端午节就是一个古今各地风俗复合的产物,这也体现在端午节形形色色的习俗之中。

端午之习俗

其节日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禳毒逐疫

从汉代以来,人们就有端午禳毒逐疫之俗。

历代多是在臂腕上系五彩丝,称为“长命缕”,驱鬼避瘟,以保长命百岁;在衣襟上佩麻制的小扫帚,表示立马(麻)将邪毒一扫干净;在门上挂桃木剑,在屋檐下插艾蒿或菖蒲棒,祛邪、驱百病;饮雄黄酒,并用雄黄酒在小孩脑门上写一“王”字,象征老虎驱百害。

2竞渡龙舟

早在南北朝时,端午节竞赛龙舟就已经流行成俗。是日,人们在江湖中驾龙舟、击飞浪、齐声呐喊,场面极为热烈壮观。传说赛龙舟之举,是表示人能降龙,警示水中巨蛟不许伤害屈原的尸体。

此后历朝历代,都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这一游戏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一致喜爱。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宋徽宗驾幸临水殿观观看龙舟争渡,“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场面可谓十分精彩。

  (元·王振鹏《龙舟图卷》局部)

3餐食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应节食品。家家互赠,人人必食。

  (清·郎世宁《端午图》中的粽子)

前面已经讲过,屈原投汨罗江死后,人们悼念他,每年在他的忌日都用竹筒盛米投入江中祭奠他。汉代建武年间,有长沙人欧回,说他见到了一个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之官称)的人对他说,每年投入江的米都被蛟龙所夺。今后再送,可用楝叶包裹,缠以五彩线,蛟龙最怕此二物。于是人们每年用楝叶包粽子,缠以五彩线。既投水祭屈原,人们又自食,遂成风俗。这当然是附会之说,但它体现了人们对爱国者屈原的敬仰之情。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陈洪、徐兴无主编“中国文化二十四品”丛书《风土人情——民俗与故乡》,杨英杰 刘筏筏著)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7-06-16龙岩市委文明办和新罗区文明委联合举办“家和万事兴”好家风好家训巡回宣讲活动
  • 2017-06-16洛江区召开全国文明城市总评迎检动员会
  • 2017-06-16善待城市修补匠也是一种文明
  • 2017-06-16为共享经济筑好文明篱笆
  • 2017-06-16直播礼让斑马线传文明新风
  • 2017-06-16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记忆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