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价值观念形成、人格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关注关心未成年人成长,重要的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之成为有“德”少年。各地的经验表明,培育有“德”少年贵在创新实践,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好人生路上的精神坐标。
培育有“德”少年,要倡导“德为先”的育人观。德育对一个人来讲,是生存之本;对学校来说,德育为先更是全面育人之道。应该看到,少年可塑性强,但也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误导和影响,因此抓好这一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其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孩子有多聪明,如果思想品德不达标,说明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犹如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只有确立德育为先教育理念,人生之路才不至于走偏。
培育有“德”少年,要鼓励创新注重社会实践。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素来有尊德重教的传统。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道德的培养更受重视,从小学开始就设置“思想品德”之类的课程来推行德育。但德育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书本教学上,更应该鼓励创新注重社会实践,让道德品质融于心践于行。比如,不少地方引导未成年人投身志愿服务,成为社区文明小使者、马路上的“红袖章”、志愿讲解员和文明劝导员。这些小志愿者们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活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有“德”少年的风采,也把文明、志愿的意识带到每家每户。这种以“德”促行的德育教育,容易震撼心灵,成为有价值的典型。
培育有“德”少年,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培育有“德”少年,需要家庭、学校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家长不能把德育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而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小事着眼,培育孩子的优良品德习惯,弘扬诚信、友善、尊老、爱亲等美德;学校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多地开展德行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树立起身边榜样,引导他们从身边的榜样学起,见贤思齐,让更多少年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政府和社会要呵护少年之德,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少年,当地相关部门要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他们,以免他们稚嫩的肩膀太多太久地承担着“不能承受之重”,使他们面对困难不气馁,面对挫折不低头,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美则中国美。培育有“德”少年,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仅关系未成年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国家的未来。要在德育教育中更多一些务实,更多一些有效的实践,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携手共助、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让有“德”少年之花开得更长久、更绚烂。(梅花傲雪)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6-07永安市2017“爱心送考”拉开帷幕 点赞文明
- 2017-06-07让“小单车”彰显“大文明”
- 2017-06-07文明路上 我们不做“逆行者”
- 2017-06-07南平:组织开展“共创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 2017-06-07文明城市创建行动
- 2017-06-07中央文明办发布5月“中国好人榜”奏响全社会善行“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