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 地方亮点 > 正文
厦门:文明创建注入“耕读文化”新内涵
http://wmf.fjsen.com 2017-06-06 09:18:17 来源:厦门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海沧芦塘书院里,孩子们放学后在“四点钟学校”学做手工。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海沧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引导居民垃圾分类 郑伟明摄

  海沧区举办形式多样的耕读文化活动 郑伟明摄

5月19日,厦门海沧微故事第二季巡回观影会第二站走进了东孚文化中心。接下来,反映海沧人民好学、文明、勤劳、自强品质的多部微电影还将在全区多个社区和校园进行集中播映。以微电影的形式来传播全区代表人物的优秀品质,是海沧区弘扬耕读文化的一种创新突破,让文明创建更接地气。

2016年以来,厦门海沧广撒“耕读文化”的种子,以社区书院为平台,通过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优秀家风社风的示范带动,全面提升了居民人文素养,为文明创建工作注入新内涵。

“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海沧文明交通“斑马行动”、“垃圾分类我参与,文明先锋在行动”主题活动……多个创新性强、互动性足的活动在海沧接连开展。海沧区纪委更是依托社区书院等“耕读文化”阵地,开展“崇廉尚洁好家风”征文、编写本土家风家训等“家风崇廉八个一”活动,以点带面,不断丰富“崇廉尚洁”家风活动的内涵。

如今,在耕读文化的滋养下,海沧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文明风尚为市民撒播下文明种子,升级版的文明创建工作让海沧更加美丽温馨。

以“耕读体验”提升归属认同感

“太好了,这解决了我家的大难题,也让孩子多了一份快乐。”6月3日,住在兴旺社区的漳州人黄益生对兴旺书院的“四点钟学校”赞不绝口。

黄先生夫妇都在快递公司上班,下班时间不固定,最不放心女儿黄子欣放学后一个人在家。一年前,社区书院开设了 “四点钟学校”,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孩子有人看管,作业有人督导,时不时还能学国学。”黄益生很是满意。

来自龙岩的刘先生则对海沧青礁村芦塘书院“四点钟学校”赞赏有加。他10岁的儿子刘福康曾是老师眼中“最不爱写作业的孩子”,但在“四点钟学校”一个学期后,不仅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人也活泼多了。每天下午放学后,刘福康跟同学们一起到“四点钟学校”看书、做作业,不懂的可以跟同学探讨或请教老师。作业完成后,除了唱歌、下棋、看电影,还可到书院前的菜地里亲身体验耕田、播种等有趣的农耕生活。

芦塘书院负责人李佩珍说,在现有书院里开设“四点钟学校”,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让家长们放心,又能让孩子“学”得更有意义,一举多得。

目前,海沧全区已有8个社区书院开设了“四点钟学校”,未来还将根据情况逐步推广,让“四点钟学校”作为各个社区书院最基础的功能。由此,海沧耕读文化的传承将从原先富有仪式感的活动转而更加融入生活,更具生命力。

“作为海沧弘扬耕读文化、文明创建再提升的创新实践,‘四点钟学校’盘活了现有的书院资源,不仅切实解决了家长们的需求,还可以更接地气地教育孩子讲礼仪、知文明,养成文明好习惯。”在海沧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看来,海沧的外来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四点钟学校”有效解决了村里留守孩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后无人照料的问题,“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并借书院平台将耕读文化的种子植入孩子和群众的心里,培养他们对这块土地的认同感、归属感。

兴旺书院社工蓝小芬说,有一位家长搬走后又回来了,说是和孩子都对“四点钟学校”的老师念念不忘,“这就是耕读文化潜移默化出来的感恩心”。

依托现有的社区书院开设“四点钟学校”,只是海沧对耕读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进而推动文明创建再提升工作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海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结合垃圾分类、学雷锋行动、斑马行动等实际举措,在全社会掀起文明创建提升的热潮,并辐射到千家万户落实到市民的具体行动中。

用“身边的故事”引发心灵共鸣

“她都那么老了,还计较啥呢?无论以前待我如何不好,她毕竟还是养育了我。”每次站在社区书院的讲台上,东孚街道天竺社区70多岁的居民刘爱忠都要强调这句话。

作为海沧最大的安置社区,天竺社区为了构建居民们的共同精神家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优秀家风家训传承活动。刘爱忠不计前嫌殷勤照顾95岁高龄养母,并以好家风引导两个儿子和睦相处、共拼事业,经常被当作“身边的正面典型”受邀上台演讲,让居民们对“家和万事兴”的古训有了最切身的感受。

东孚街道打造“最美系列”评选活动,表彰本年度第一季度8名最美人物;全区评选“十佳孝道民星”和“优秀家训”……用“身边的故事”引发心灵共鸣,已成了海沧弘扬耕读文化的创新方式。海沧更是通过拍摄10部微电影,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海沧院前社青年合作艰苦创业致富、农民收藏家等感人故事传播开来,展现海沧人民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达到 “以文化人”的效果,让耕读文化的传播更“走心”,全面提升了居民人文素养,再次升级文明创建工作。

“小舞台、大气象”,通过微电影等创新的形式来弘扬本土耕读文化,讲述身边的人和故事,接地气,更能引起当地青年人的心灵共鸣。”在5月19日的观影座谈会上,海沧这一创新宣传的做法广受肯定。未来,海沧将进一步丰富微电影的拍摄题材,讲述海沧达人、社区工作者、校园榜样的故事,乃至结合海沧特色小镇的建设,探索打造微电影的拍摄基地。

东屿“90后”拆迁户家有8套房,却愿意上街当交警协管员;越来越多的海沧年轻人愿意报名服兵役;“最美媳妇”王秀华、“最美乡贤”李大扁等一个个鲜活的典范不断涌现了出来……如今,越来越多的海沧人展现出勤劳勇敢、敢闯敢拼、正气和谐的品质,汇聚起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正是海沧耕读文化涵养人民的体现。

借“传家之宝”增强文化自信

“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像孩子背着老人家,寓意着长大后你们要孝顺父母、承担起责任。”每周六,海沧中心小学退休校长林建昌都要来到海沧社区沧江书院上书法课。融入道德礼仪教育的书法课,颇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在古楼农场社区书院,犁耙、蓑衣、打谷机等耕读古物件,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走进霞阳社区衢云书院,霞阳村改居前的村情村史、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的有关记载,让人回味无穷;新阳街道举办 “百味童玩·十方童谣” 活动,用童谣唤醒人们对耕读文化精神的发掘;厦外海沧附校到乡村举行诗会,用生动形象的吟诵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村民们……

丰富多彩的耕读文化传承方式,正是海沧借“传家宝”增强文化自信的精彩见证。“耕读文化不仅是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培育。”在海沧社区工作者李志清看来,民俗文化、名人、建筑和老人们口口相传留下来的童谣、故事,蕴含着不同年代民间传承的文化精髓,是不能忘却的“传家宝”,应将耕读文化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启发居民“人在旅途,不忘初心”。

“传家宝”不能忘却,却必须服务于时代发展,才是文化传承的任务与目标。成立耕读文化讲说团,正是海沧将耕读文化融入当下、融入文明创建的探索。今年3月5日,海沧耕读文化讲说团正式成立,由海沧本土乡贤、民俗专家、本土创业青年、优秀教师等组成,按照“一季一主题”的思路深入村(居)书院、学校等进行宣讲,进一步让耕读文化深入人心,推动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好社风的建设,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激发社会正能量。

“‘百姓讲、讲百姓、百姓听’,把话筒交给老百姓,让百姓用自己的体会传播正能量,从而在海沧形成蓬勃向上良好的氛围。”厦门市委讲师团团长苏秋华高度点赞海沧这一做法。

以文明塑造城市风骨与灵魂的海沧,正用文明照亮城区的前行之路。当前,海沧正着力推进深化文明创建“十大行动”(文明风尚行动、文明礼仪行动、文明交通行动、文明经营行动、文明秩序行动、文明环境行动、文明餐桌行动、文明旅游行动、文明习俗行动、文明网络行动等),力求在“耕读文化”的滋润下,进一步提升群众素质,文明迎宾客。(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7-06-05城厢区政协视察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推动文明校园创建
  • 2017-06-05内外兼修方显文明本色
  • 2017-06-05省委文明办印发《福建省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操作手册(2017年版)》和《福建省文明单位(社区、风景旅游区)测评体系操作手册(2017年版)》的通知。
  • 2017-06-05树文明新风 迎金砖宾客
  • 2017-06-05泉州市文明委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表彰会议召开
  • 2017-06-05泉州市文明委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表彰会议召开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