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 地方亮点 > 正文
厦门:文明创建注入“耕读文化”新内涵
http://wmf.fjsen.com 2017-06-06 09:18:17 来源:厦门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借“传家之宝”增强文化自信

“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像孩子背着老人家,寓意着长大后你们要孝顺父母、承担起责任。”每周六,海沧中心小学退休校长林建昌都要来到海沧社区沧江书院上书法课。融入道德礼仪教育的书法课,颇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在古楼农场社区书院,犁耙、蓑衣、打谷机等耕读古物件,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走进霞阳社区衢云书院,霞阳村改居前的村情村史、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的有关记载,让人回味无穷;新阳街道举办 “百味童玩·十方童谣” 活动,用童谣唤醒人们对耕读文化精神的发掘;厦外海沧附校到乡村举行诗会,用生动形象的吟诵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村民们……

丰富多彩的耕读文化传承方式,正是海沧借“传家宝”增强文化自信的精彩见证。“耕读文化不仅是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培育。”在海沧社区工作者李志清看来,民俗文化、名人、建筑和老人们口口相传留下来的童谣、故事,蕴含着不同年代民间传承的文化精髓,是不能忘却的“传家宝”,应将耕读文化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启发居民“人在旅途,不忘初心”。

“传家宝”不能忘却,却必须服务于时代发展,才是文化传承的任务与目标。成立耕读文化讲说团,正是海沧将耕读文化融入当下、融入文明创建的探索。今年3月5日,海沧耕读文化讲说团正式成立,由海沧本土乡贤、民俗专家、本土创业青年、优秀教师等组成,按照“一季一主题”的思路深入村(居)书院、学校等进行宣讲,进一步让耕读文化深入人心,推动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好社风的建设,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激发社会正能量。

“‘百姓讲、讲百姓、百姓听’,把话筒交给老百姓,让百姓用自己的体会传播正能量,从而在海沧形成蓬勃向上良好的氛围。”厦门市委讲师团团长苏秋华高度点赞海沧这一做法。

以文明塑造城市风骨与灵魂的海沧,正用文明照亮城区的前行之路。当前,海沧正着力推进深化文明创建“十大行动”(文明风尚行动、文明礼仪行动、文明交通行动、文明经营行动、文明秩序行动、文明环境行动、文明餐桌行动、文明旅游行动、文明习俗行动、文明网络行动等),力求在“耕读文化”的滋润下,进一步提升群众素质,文明迎宾客。(福建日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7-06-05城厢区政协视察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推动文明校园创建
  • 2017-06-05内外兼修方显文明本色
  • 2017-06-05省委文明办印发《福建省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操作手册(2017年版)》和《福建省文明单位(社区、风景旅游区)测评体系操作手册(2017年版)》的通知。
  • 2017-06-05树文明新风 迎金砖宾客
  • 2017-06-05泉州市文明委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表彰会议召开
  • 2017-06-05泉州市文明委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表彰会议召开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