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 正文
莆田荔城:爱心帮扶,让孩子在异乡感受到温暖
http://wmf.fjsen.com 2017-06-05 10:28:1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异乡找到温暖的书桌

莆田荔城:爱心帮扶,让孩子在异乡感受到温暖

同学们排队领取自己喜欢的儿童节礼物。

东南网6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儿童节当天,莆田市荔城区博爱学校的孩子们收到了珍贵的礼物——莆田市、荔城区两级总工会送来了1000多册图书和一批崭新的书包。作为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博爱学校的600多位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外省,远离家乡故土。如今,随着学校服务措施的日益完善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爱心帮扶,让同学们在异乡的校园也感受到幸福的温暖——

五湖四海来求学

“加油!加油……”昨日下午,在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南梧塘村的博爱学校塑胶跑道上,一场接力比赛在这里上演。阳光下,一位满头扎着小辫的女生正在飞奔。她叫米克拉伊,今年9岁,来自新疆阿勒泰,是博爱学校的二年级学生。“下午还有少先队入队仪式,我爸爸妈妈都来参加了。”顺着米克拉伊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正朝女儿这边翘首张望。

“米克拉伊是回家路途最远的孩子,路上要花5天时间。其他同学绝大多数和她一样来自省外。”博爱学校校长邓祖前介绍说,学校创办于2006年,是一所为解决外来工子女读书问题而创办的民办小学,学生主要来自贵州、四川、重庆、河南、安徽、宁夏等地。“全校600多名学生,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虽然是村里的小学,却拥有五湖四海的生源。”邓祖前笑着说。

为外来工子女举办的学校,收费十分低廉,但学校仍然尽可能地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校园建设上。“刚办学的时候,连操场都没有,一片泥巴空地当操场,后来又升级到水泥地面、塑胶跑道,一步步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力所能及地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邓祖前说,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渐渐形成了口碑效应,每年开学时都有大量外来工子女前来报名,学校连续几年都处于饱和状态。

“我就是听了同事的介绍,把儿子送来的。”茅梅珍和丈夫来自宁夏固原,夫妻俩在新度镇一家鞋厂打工,儿子是博爱学校一年级学生。茅梅珍说,虽是“外乡人”,但儿子在学校里却过得很快乐。“性格开朗活泼,经常回家对我们说,今天老师又表扬和鼓励他了,成绩也越来越好,最好的时候能排进班级前三名!”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7-06-05省委文明办印发《福建省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操作手册(2017年版)》和《福建省文明单位(社区、风景旅游区)测评体系操作手册(2017年版)》的通知。
  • 2017-06-05树文明新风 迎金砖宾客
  • 2017-06-05泉州市文明委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表彰会议召开
  • 2017-06-05泉州市文明委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表彰会议召开
  • 2017-06-05走上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之路”
  • 2017-06-05龙岩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反馈会召开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